朱由檢想了想,如果按照歷史,那劉文炳和劉文耀應該是在二十五六左右殉國,劉文照應該十八九歲就帶著崇禎的外婆南逃。
朱由檢記得自己看過一些雜記上有記載,劉文照當時想要帶著崇禎的子嗣南逃,但崇禎覺得劉文照年紀太小,不值得託付,轉而把自己的子嗣託付給了兩個太監,讓他們轉而託付給周奎、田弘遇。
從結局看,崇禎如果把孩子託付給這個年紀最小的表弟,恐怕南明也就不會這麼亂了。
“所託非人啊……”
一想到崇禎的一些操作,朱由檢都不免唏噓,因此對於這個便宜舅舅,自然也上了點心:
“三位表弟眼下在何處就讀?”
“眼下在明時坊的官學內就讀,成績不太好,上不了大雅之堂。”
朱由檢的詢問,讓劉效祖覺得受寵若驚,畢竟過去十年來,除了朱由檢外出征戰立功,分了些功勞給他,其他時候他並沒有得到這個外甥的太多關心。
“舅舅日後可以帶表弟們時常來王府走動,我在府內的一孩童也在明時坊的官學就讀。”
“是……”
朱由檢交代了一句,劉效祖也應下了,不過從劉效祖過去這麼些年都不來齊王府走動,不難看出他實際上並不怎麼喜歡攀關係。
或許也只有這種不是特別利己的人,才能培養出殉國的子嗣吧。
相比較周奎和田弘遇,備受冷落的劉效祖一脈,算是晚明外戚的典範了。
朱由檢倒也不強求,而是準備在明年滅建虜的時候把劉效祖帶上。
哪怕把他放在泰寧府,之後也能給他分些功,繼而給他個爵。
無功封爵這種事情,朱由檢是不會開這個頭的,而讓功封爵這種事情很常見。
他朱由檢可以幹,別人也可以幹,就是看看別人能不能幹出他這樣的功績了。
因此朱由檢與劉效祖唏噓幾番,隨後才走上前對著其它人一一行禮。
倒是在到了第一排左首第一桌的時候,朱由檢不免有些尷尬。
因為這一桌坐著的,便是他那群不太討喜的岳父……
“殿下,草民周奎,乃是平妃周素潔之父……”
“殿下,草民田弘遇,乃是平妃田秀英之父……”
“殿下……”
一桌十二人,六男六女,分別代表了朱由檢的六對岳父、岳母。
只是身份在這裡,只有岳父岳母巴結他的份,他自然不可能去巴結對方。
一來到這一桌,長相不錯的周奎、田弘遇就紛紛敬酒,生怕朱由檢記不住他們。
倒是比起他們,其他四對顯得十分規矩,並沒有特別熱切,也不存在冷澹。
這其中,以正妃袁禧嬪的父母顯得最為拘謹,並且讓朱由檢感覺稍微有些親切。
不同於沉香君父母出身官吏,也不同於衛平陽父母出身勳貴,更不同於李韶禧的朝鮮豪門大族。
袁禧嬪的父親袁右在朱由檢未改軍制前,不過是陝西衛所的一個百戶。
雖說是百戶,實際上在侵吞軍屯田中,他們並不佔優勢,只能說勉強算是一個富農。
明初的百戶五百畝耕地,到他們手中只有不到三十畝了。
如果不是朱由檢裁撤衛所轉化為拱衛營制,那袁右可能真的如歷史一樣,把自家女兒送去朱由檢的潛邸,做一個侍妾。
好在衛所改制成功,袁右也有點本事,當上了一個守備,不然袁禧嬪的正妃位置怕是要落選。
“殿下,吉時到了,可以請其它五妃出來了。”
朱由檢看著袁禧嬪和父親袁右,母親袁張氏喜慶交談,一時有些羨慕,倒是這時楊如是小跑而來,在他身邊提醒了他。
“嗯,你們安排吧。”他頷首應下,楊如是見狀也連忙去通知王承恩和曹化淳,楊媛愛等人。
“吉時到——”
伴隨著王承恩、曹化淳走上前一嗓子,所有賓客紛紛閉上了嘴,而朱由檢也牽著戀戀不捨的袁禧嬪從她父母身邊走到喜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