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品以上的高官皆在此,許多公侯也入了宴席。
內閣六部的顧秉謙、畢自嚴、袁可立、周延儒、溫體仁、朱燮元,勳貴的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純臣,以及其他的勳貴。
當年為難朱由檢裁撤衛所的定國公徐希皋,此刻聽聞已經是垂死臥榻,壽數只在朝夕之間。
因此,定國公府只派了嫡次子前來祝賀,長子留在了府中,
徐希皋一死,定國公府也要降為侯爵了,他的兩個兒子目前不過是東軍和南軍都督府的參將、守備罷了,撐不住這爵位。
朱由檢心裡沒想著報復這些曾經阻攔他的人,因為那樣會讓勳貴人人自危。
對於這種沒有能力的勳府,朱由檢完全可以憑藉年齡來把他們一個個熬到降爵、除爵。
徐希皋一死,定國公府也要降為鍾離侯府了。
至於後續襲爵的徐允禎,雖說在東軍都督府擔任了參將,也有些才幹,但朱由檢看過他領兵的軍報,只能說中規中矩。
不出意外,他們是回不到公爵了。
晚明五大公爵,不出意外的話,會在朱由檢手裡消亡四個,而唯一能倖存的一個,或許便是英國公這一脈。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了看張維賢和他旁邊的張之極、張世澤。
這兩人目前擔任北軍的參將,防區是河套的五原、九原地區。
林丹汗雖然被朱由檢擊敗,退回了捕魚兒海,但那已經是天啟六年的事情了。
大概天啟八年的時候,漠北諸部就共舉他為大汗,眼下他手裡能調動的也有七萬多遊騎,因此經常襲擾泰寧、朵顏、開平、朔方、寧夏等府。
不過他的襲擾物件也是明軍外圍的一些石堡,搶奪收割一些石堡外圍的田畝糧食罷了。
雖說每年能給大明造成好幾萬兩銀子的損失,但眼下朱由檢沒有心思去對付他。
在他看來、林丹汗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
等滅了建虜,無需朱由檢親自出馬,只需派出幾支偏師就能將其擊敗,收復漠北。
眼下明軍近十二萬騎兵,被建虜牽制的就有將近七萬。
滅了建虜,這七萬騎兵釋放出來,加上北軍的騎兵,分為四支偏師,每支兩萬,足以把林丹汗這小丑趕到漠西去。
倒是張之極和張世澤,因為在兵家學府學習比別人久,足足三年,因此在防守河套上有不少功勞,帶兵也可圈可點。
不出意外,英國公府可以憑著他們兩父子的能力,再撐三代。
“殿下……”
“嗯?”
正當朱由檢心裡想著英國公府還能撐多久的時候,一個穿著紅色正三品緋袍,年紀四旬左右,身後跟著三個孩子的官員對朱由檢作揖行了一禮。
初見,朱由檢還覺得這人臉生,不知是哪個勳府貴戚。
只是他看了看後,才從其眉眼間認出了這個人……
“舅舅別來無恙……”朱由檢作揖回禮,旁邊的袁禧嬪一聽是自家殿下的舅舅,也跟著恭敬行禮。
“使不得使不得……”見到朱由檢行禮,劉效祖手忙腳亂的想要攙扶,但又怕失了禮數。
朱由檢倒是不以為意,在他心裡對這個舅舅是比較滿意的。
歷史上他沒有享什麼福,畢竟姐姐都在東宮備受冷落,何況他呢?
天啟年間得了天啟對崇禎寵愛的福,拿到了一個正五品的武勳爵,崇禎繼位後他才得了一個新樂伯的爵位。
得了伯爵的爵位後,他也沒有像其他外戚一樣飛揚跋扈,而是老實本分的教育子嗣。
後續病死,崇禎追贈其為新樂侯,而他所教導的三個孩子,崇禎的三個表弟裡,劉文炳和劉文耀率全家四十二口自盡,只讓年紀最小的表弟劉文照,帶著崇禎的外婆逃到江南,隱姓埋名得以善終。
想到這裡,朱由檢不免看了看自己的那三個表弟。
他們三人很有規矩的站在一旁,見到朱由檢看過來,紛紛作揖回禮。
三人年紀最大的劉文炳不過十二三歲,劉文耀不過十歲左右,最小的劉文照只有四五歲的模樣,被旁邊的劉文耀牽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