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幾日我再去安撫便是。”朱由檢笑了笑,隨後對王承恩詢問道:
“化淳這幾日在作甚?”
“在清點北直隸軍屯田的油廠。”王承恩不假思索的回答。
“今歲產有幾何?”朱由檢很關心這點,因為油水多了之後,百姓吃的主食會少很多。
“花生推廣了四年,眼下種植面積已有五百六十餘萬畝,出油兩億六千萬斤。”
王承恩先是回答,隨後才道:
“化淳託奴婢問問殿下,今歲皇店有油近四億斤,因此油價是否需要降一降?花生田是否暫停擴充?”
“要降低,但也要繼續!”朱由檢搖了搖頭:
“各地油價降一成,油廠和田地不要停止擴建,等年產二十億斤再停。”
花生油的產量屬於是意外之喜,畢竟去年花生油產量不足今年一半。
現在看來,花生油總產量漲了一倍還多,百姓也就能吃上更便宜的油。
雖然只是降價一成,但這一成就是兩三文。
這省下的油錢能多買一斤米,這也算朝廷今年為數不多的讓利了。
明年再減多些雜項,百姓總歸能忍過一年的。
只要忍過了明年,大明的局勢就會明朗很多,朱由檢肩上的擔子也會輕不少。
接下來只要穩紮穩打,苦練內功,大明成為日不落只是時間問題。
熬過了大旱,朱由檢也就能放心離開大明,前往齊國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了一眼不遠處放置在路旁的那臺蒸汽拖拉機。
“雖然笨重粗製,但若是朝廷能每個村都發兩三臺,那百姓也就沒有那麼累了。”
“殿下所言極是……”王承恩真情實感的表示認同,朱由檢則是轉頭對王承恩詢問:
“楊文嶽在瀛洲的開發如何了?怎麼近來沒有見他上奏?”
朱由檢很是關心瀛洲的情況,畢竟他能否就藩北亞墨利加,還得看楊文嶽的補給站能否安排妥當。
如果他的補給站都能安排妥當,那按照眼下第四版蒸汽機船的速度,頂多三十天,大明就能把南直隸的數千人送往北亞墨利加的西海岸。
一個月的時間,即便從大明運糧過去也不麻煩,唯一麻煩的就是澹水和煤炭。
因此,所謂的補給點就是儲存煤炭和澹水的地方。
楊文嶽如果能在五年內把這件事情搞好,那朱由檢只需要用到一百艘九千料的蒸汽機商船,就能在一年時間裡,往西海岸運送近百萬人。
當然,如果要維持他們的生存,那必須拿出三分之一的貨船來運送糧食。
因此,這個人數可能會下降到每年六十餘萬人的數量,
不過即便如此,朱由檢也還有八年的時間來籌備齊國,運送人口。
等天啟二十三年到來,大旱徹底褪去,齊國將有近五百萬人口,並且當地也會形成自己的獨立經濟圈。
到那個時候,朱由檢再去齊國,就是享福了。
天啟二十三年聽著很久,但距離眼下也就十三年罷了。
十三年後朱由檢也才三十三歲,正值壯年。
“三十三歲開始養老,倒也不錯……”
風吹過門頭溝,清清涼涼,朱由檢的嘴角也難得帶上了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