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訴顧秉謙和畢自嚴,別覺得士紳豪強能威脅朝廷。
眼下朝廷不動他們,不是因為怕他們,而是不想破壞規則。
但如果士紳豪強想要破壞規則,那朱由檢也就只能陪著玩下去了。
你們不按規則繳納賦稅,那我就只能不按規則的胡亂定罪。
既然誰都不把《大明律》放在眼裡,誰都在耍流氓,那朝廷也只能跟著耍流氓了。
“告訴南方六省的官員,秋稅的事情,朝廷要在月末前看到各省的匯總,遲交匯總的人也就沒有必要再在任上為官了,連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搞不清楚,這樣的人也不配為官。”
朱由檢坦率的下令,他倒是要看看下面的這群人,到底願不願意為了幫忙士紳豪強而丟掉烏紗帽。
“下官領令旨……”
顧秉謙和畢自嚴也無奈,朱由檢的手段確實無賴,也確實管用。
估計這訊息下放之後,清楚了時局的地方官員也只能和士紳豪強正面硬剛了。
二人無奈退下,而朱由檢也平澹的端起了茶杯。
事實證明只要他不把下面的官員和士紳豪強當人,他們就沒有辦法和朝廷耍無賴。
不過這件事情也給他上了一課,那就是大明眼下的統治,依舊還是和尋常的封建王朝一樣,停留在了那一千九百多個縣裡。
士紳掌控著數萬集鎮、鄉村的大部分田地,除非皇權進一步下到集鎮,不然很難解決對方想要拖欠錢糧的問題。
儘管朱由檢能對付,但架不住對方每年都用這招。
“基礎教育還是得普及,官學還是得推廣。”
朱由檢呢喃一聲,漸漸覺得這每年二十幾萬人有些不夠用了。
雖然他當著顧秉謙等人的面說良莠不齊沒關係,但實際上他還是想要篩選的。
他常年沒有篩選的結果就是這群學子下放後的腐化速度極快。
以眼下大明的實力,一省省的推廣官學教育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北直隸的官學也已經逐步完工了。
不出意外,明年正月就會有幾十萬學子入學,但這個速度對朱由檢來說不夠。
從十幾萬人裡面選兩萬人,和從七八十萬人裡選五六萬人,這速度和質量,規模都差距太大了。
“承恩!”
朱由檢對門口叫了一聲,而王承恩也連忙從門口快走進書房:
“殿下……”
他畢恭畢敬的行禮,而朱由檢則是想了想怎麼說,隨後才組織好語言道:
“讓工部把明年官學的名錄拿來,順帶讓人把戶部對海外三省三州一司的戶籍黃冊拿來。”
“是……”王承恩應下,轉身便走到門口讓人去辦事。
這個過程大概等了一個時辰,朱由檢把所有奏疏處理完之後,六名官員便將十幾冊,數十本文冊帶來了齊王府。
王承恩帶人將這些文冊放在了會廳桌上,將數十本文冊匯總後的八本文冊交給朱由檢。
朱由檢簡單的翻閱,大概半個時辰後將八本文冊放在了桌上。
他雖然達不到過目不忘,但記憶力還是遠超常人的,看書速度自然也快。
看完過後,諸省的情況就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中。
首先海外三省分別是交趾、瀛洲、舊港,而南部三州便是南州和東洲幾個地方了,一司是小西洋監察使司。
三省三州一司裡,交趾已經遷移百姓一百五十六萬,大部分都是遷移的雲貴,廣西、廣東百姓,以及少量西北百姓。
交趾本土還有三百七十萬無罪的本土百姓,總的來說漢人佔據了當地三分之一不到的人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