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放任下去,恐怕老奴又要南下叩關了。」
建虜畢竟讓大明收穫了幾場大敗,朱由校一直耿耿於懷也不奇怪,劉若愚心裡清楚,因此也笑道:
「明歲旱情若是波及能控制在三省以內,說不定無須萬歲您開口,殿下便交上一份「平虜奏疏」了。」
「呵呵,倒也是……」朱由校笑著合上了一份奏疏,不過合上之餘,他也想起了孫傳庭,於是問道:
「你剛才說孫傳庭在四川砍了不少貪官?」
「是的萬歲,七月以來,孫巡撫在夔州府、重慶府、潼川府、遵義府、瀘州府、敘州府、永寧府、順慶府收拾了大小四百餘名貪官汙吏,抄出白銀七十餘萬兩,米麥一百六十餘萬石,所有錢糧盡數用在當地賑災了。」劉若愚老實回答。
「這麼多?」聽到這數額,朱由校吃了一驚。
畢竟川東地區在大旱開始的時候,就被洪承疇以工代賑,充作軍隊民夫南下交趾,並且在當地安居樂業了。
仔細算來,後續雖然從漢中遷入了不少百姓,但川東百姓一直沒有超過兩百萬。
八府之地,一百九十餘萬人,居然能被人貪墨七十餘萬兩白銀,一百六十餘萬米麥,這如何讓人不震驚?
「牽扯了多少人?」
朱由校問了一句,而劉若愚也頷首回答道:
「齊王府那邊發給司禮監的奏疏裡,好像是牽扯了三千多人,都發配朔方府製造水泥去了。」
「製造水泥……」朱由校輕輕點頭,又詢問道:
「孫傳庭從去歲開始,一共抓了多少人?」
「回萬歲,具體情況奴婢不清楚,但聽說是有三千多人了,牽扯了五萬多人……」
劉若愚的一句話讓朱由校稍微嘆了一口氣:
「抓了這麼多人,牽扯了這麼多人,倒也難怪有這麼多人盼著他離開。」
「是啊……」劉若愚也有些感嘆,而朱由校反問道:「弟弟沒什麼安排嗎?」
「除了前些日子的安排,近來倒是沒有什麼安排。」劉若愚先回答了一句,隨後又補充道:
「近來顧閣老告病假在家休養了兩個月,不知道是不是對這件事不滿。」
「……」聽到這話,朱由校略微皺眉,他沒有立馬回應劉若愚,而是低頭處理了一份奏疏,然後才岔開話題道:
「楊鎬什麼時候返京?」
「據說是冬月初三從漢城出發,大概冬月十五抵達登州,不過殿下沒有令其返京,而是讓他先回家過個年,然後準備冊封他為伯爵。」
劉若愚的話若是讓旁人聽去,恐怕許多人都會有意見。
得益於朝鮮之役時丁應泰等人的造謠,許多人都以為楊鎬和麻貴這個組合打的不行。
結果仔細一看蔚山之戰的結果,楊鎬和麻貴上疏中,明軍真實戰死一千多人,傷三千多人,日軍之中,他們自己人的記載是六萬人中死傷近兩萬。
至於薩爾滸之戰,以當時楊鎬掌握的兵馬數量,權力,錢
糧,別說楊鎬了,就是把現在的朱由檢、洪承疇、孫傳庭拉上去也得輸,誰上誰都得輸。
朱由檢要給楊鎬追伯爵,算是感謝他在薩爾滸一戰裡,幫萬曆皇帝背鍋,以及他坐鎮朝鮮這幾年太平無事了。
朱由校聽過朱由檢給楊鎬的辯罪,也自然清楚萬曆皇帝在薩爾滸之戰裡擔當的角色,因此自然不會拒絕給楊鎬封伯的行為了。
「就冊封楊鎬為虞城伯吧。」
「是……」
朱由校給楊鎬這麼多年的勞苦功許了一個虞城伯,以文官封伯,他也算是天啟朝除熊廷弼外的第二人了。
草草給楊鎬定了個伯爵後,朱由校在劉若愚轉身準備去吩咐時突然開口道:
「對了,授孫傳庭尚方寶劍。」
朱由校的話讓劉若愚一愣,不過他很快反映過來,連忙作揖:「是。」
顯然,朱由校準備先站臺給孫傳庭撐腰,而洪承疇的想法註定要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