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朝廷打掉了不少假幣販子,但市面上的假幣也夠大明折損個數十上百萬的了。
只是為了推行銀行,朱由檢並不在乎這百來萬兩的損失,因此他對李長庚交底:
“銀行的存在,朝廷前期就沒有想過它能盈利,只要每年不虧損幾十萬兩,朝廷都能接受。”
“傳召你來,孤是想讓你負責銀行,你的意思如何?”
“若是殿下讓下官管理銀行,下官自然應允。”李長庚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隨後才說出困難道:
“但銀行想要成立,並且想要成立後發行新幣,那就需要做到每個縣都要有。”
“按照民間錢莊的配置,一個十萬人的縣,最少需要配十個銀行,每個銀行配一個掌櫃和六個夥計。”
“加上朝廷的數額較大,所有銀行還得有衙役或者兵馬司常駐。”
“我大明眼下一千九百餘縣,紙面造冊的縣城百姓有兩千六百餘萬,而實際恐怕超過四千萬人。”
“以錢莊的配置來算,這四千萬人最少需要兩萬八千人,兵馬司必須在銀行一旁常駐。”
李長庚的想法,實際上還是在以開源節流為主,不過朱由檢並不準備省銀行的這筆錢。
他對於李長庚開源節流的想法雖然認可,但並不支援:
“銀行和錢莊不一樣,我準備在全國縣城興建一萬處銀行,募工十二萬人,其中配置和僱員的俸祿,我事後會讓人拿一份文冊給你。”
“銀行暫時不推往集鎮的原因是朝廷的實力不夠,但縣城必須得掌握。”
“只要你能把銀行推行起來,那國朝直接從朝廷領取工錢、俸祿的近五百多萬人都是你的儲戶。”
“你需要什麼人,多少人,這些只要你需要,你都可以從朝廷,從恩科、從科舉之中選拔。”
“我唯一想要知道的就是,三年之內,這個銀行能不能立起來?”
朱由檢看著李長庚,而李長庚也倍覺壓力山大。
他望著朱由檢,不得不作揖道:
“殿下,下官不敢託大,三年是否能成事,下官也不知。”
李長庚很老實的交代,畢竟他也是第一次接觸這所謂的銀行,三年能不能成功,他真的不敢保證。
不過他的不敢保證讓朱由檢鬆了一口氣,他就害怕李長庚也是喜歡攬功的人。
現在看來、反而是這份沒有底氣,顯得他更貼近朱由檢想要的人選。
“無礙,朝廷從海外籌集金銀也需要時間,你先把鹽課司的擔子交給畢自嚴,戶部從今日起成立金融司,銀行屬於金融司下屬。”
“等元宵之後,若是你有了想法,到時候再來找我。”
“是……下官告退……”坐在朱由檢面前,讓李長庚如坐針氈。
有了離開的機會,他也起身作揖,隨後緩緩退出了涼亭。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朱由檢的眉頭緊皺。
他發現隨著大明走向強盛之後,即便是他自己,面對下面的人時也漸漸力不從心。
這種時候他總算明白,為什麼歷朝歷代的開國領袖都要對內進行清洗了。
不是他們殘暴,而是下面的人越來越得寸進尺。
這幾日齊王黨和燕山派的行為,尤其是彈劾孫傳庭的事情,也漸漸的讓他覺得呱噪,甚至想握一握許久沒有緊握的強弓了。
雖然知道不可能,但他還是想試一試。
希望他這一系列操作,能讓燕山派和齊王黨的官員察覺到自己的態度。
如果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後,他們還是不能醒悟的話,朱由檢也只能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