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推過來,實際上只要解決了經濟大蕭條和小冰河大旱,那明朝依舊能苟很多年。
之所以明朝沒有辦法開疆拓土,是因為此刻的它實際上是虛弱的。
歷史就像脂肪,衰老的王朝都是虛胖的,戰爭雖然可以減肥,但王朝的骨頭已經脆了,經不起打。
朱由檢的改革屬於是歪打正著,用御馬監和齊王府的班子作為國家新的骨骼,承接舊骨骼上的肌肉和脂肪,然後透過一場場大戰,一場場改革甩掉了身上的脂肪。
脂肪是弊政,是貪官汙吏,是那老舊的規則,而骨頭才是中堅力量。
對於大明來說,經濟蕭條已經不存在了,但它又隨時有可能捲土重來。
原因是很簡單的,以大明眼下的人口規模,維穩王朝實際上就是維穩人口,人口越多,可分配資源越少,最後就會導致經濟艱難。
同樣的,人口越多,就業崗位需求也多,產能過剩,也會導致經濟艱難。
因此不管從哪方面來看,朱由檢都沒有必要和西班牙翻臉。
西班牙即便打贏三十年戰爭,也不太可能是輕輕鬆鬆的獲勝。
大明的硝石投入,不僅沒有讓歐洲戰場的烈度降低,反而打的越來越有來有回了。
歷史上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歐洲花了七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
七十年時間,大明說不定都能踏入第二次工業革命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合上了軍報,抬頭沉吟片刻後才對陸文昭交代道:
“轉告梅內塞斯和彼得遜,還有暗厄利亞(英)、弗朗擦(法)兩國使者。”
“大明不會干預歐洲事物,也不會斷絕和弗朗機的貿易,如果他們覺得弗朗機太過強大,他們也可以從大明購買足夠多的商品,尤其是硝石。”
擊發槍已經有了頭緒,硝石這種戰爭的催化劑雖然很重要,但大明確實用不了這麼多,而且硝石可以增長歐洲各國的野心。
朱由檢有把握確定,例如英法這種國家,哪怕他們只有大明火藥產量的十分之一,他們也敢以一國之力挑起一個地區的戰爭。
戰爭打的就是火藥,大明十分之一的火藥產量,也足夠歐洲生產好幾年了。
“從明年開始,對歐洲的硝石貿易提高到三百萬斤。”
朱由檢最後交代一句,而陸文昭卻擔心道:
“殿下,這麼多硝石,萬一他們都用來製造火藥,最後反過頭來打我們,那該怎麼辦?”
“拿火繩槍還是前裝的滑膛炮?”朱由檢輕笑:
“等他們打完內戰,時局早就變了。”
“說他們沒什麼意思,還是說說礦山和賑災的事情吧。”
“是……”陸文昭無奈應下,然後從懷裡掏出一本文冊翻了翻,末了才說道:
“山西、陝西、北直隸三地的礦山都已經買入,或者重新勘探定稅了。”
“眼下正在對河西、山東、遼東進行勘探定稅,主要的還是對山東,河西和遼東的礦早就收歸國朝專營了。”
“這進度,估計需要三年才能將所有礦山定稅或者收購。”
“礦稅的事情不能快,快了容易被人利用。”朱由檢坐進了被褥裡,而陸文昭微微頜首後繼續說道:
“賑災的事情還是以以工代賑為主,幾個月來多了那幾十萬牽連的勞改犯後,北方水泥和生鐵產量提升數倍,南方則是全靠交趾。”
“各省都在主修府道,預計等瀛洲全境收復後,瀛洲南部可以每年向山東輸送數千萬石水泥。”
“有了瀛洲的數千萬石水泥,北方的府道會以每年數千裡的速度推進。”
“就是以工代賑的錢糧缺口太大了,眼下已經募工二百七十六萬餘人,每日工錢便需要支出近三萬兩銀子,一年就是一千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