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南方打不如北方那麼費力,在北方這些人需要最少百萬民夫,但打安南只需要四十萬民夫就足夠。”
海運最為便宜,甚至不需要太多民夫,而朱由檢口中的四十萬民夫,主要是保證明軍陸地從雲南、廣西出兵的後勤。
一旦大軍拿下安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僅僅靠著呂宋府的糧食產出就能讓大軍吃飽飯。
到時候收復南掌,也可以走暹羅國,用水運沿著湄公河和湄南河北上,總之怎麼打都好。
大明收復三宣六慰,就如沙俄東進一般。
只要走水運,後勤的壓力甚至只有北方的三分之一。
“二十七萬六千大軍和四十萬民夫,六百萬兩銀子,足夠打下安南和收復南掌。”
朱由檢說著,也在一所學苑中看到了李自成、曹變蛟等人。
“可殿下,六百萬兩銀子是容易拿出來,但拿了這筆銀子,掃虜之役的銀子恐怕就拿不出來了……”
王承恩勸導著,因為他知道眼下戶部的壓力有多大:
“按照復遼之役的結果來看,掃虜之役最少要出兵二十萬左右,民夫需要八十餘萬,外加三十萬騾馬。”
“這人吃馬嚼,每個月僅僅吃上面的損耗便高達三十萬兩銀子。”
“再加上開拔銀,還有民夫的工錢,掃虜之役一開動就要發下發三百萬兩銀子,每個月八十萬民夫的工錢便是近五十萬兩銀子。”
“每打一個月就是近百萬兩的支出,如果此戰追求全部殲滅建虜,按照假虜十兩,北虜二十兩,真虜一百兩的斬首賞銀來算,僅僅斬首便要支出上千萬兩銀子……”
王承恩也算忙過不少戰事了,但不管是哪場,讓他記憶最深的還是復遼之役。
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戰出動的明軍數量最多,也是因為戰爭規模最大。
復遼之役還是在遼東本土上打,結果都打出了前前後後兩千萬兩銀子的開銷。
現在掃虜之役說是在家門口打,但實際上誰都知道,這一戰打著打著就打成遠征了。
在家門口打和遠征,那開銷和花費可就不同了。
打一場掃虜之役的軍費開支,都足夠大明打下小半個天竺了。
“銀子的事情不用擔心,眼下不是還有四千萬石糧食嗎?”
朱由檢倒是心不在焉道:“等明歲七月開打,打到十月、國庫就有銀子了,到時候再打一個冬季。”
“把建虜掃了、大明的百姓就能安安心心的在遼東、在遼北耕種,於情於理來說,都是要打的。”
“但也太急了……”王承恩露出苦澀的笑容,而朱由檢也拍了拍他道:
“事情暫時擱置,明歲三月下西洋的船隊歸來,現在差不多可以通知諸藩前來京城了。”
“孤也要和他們商討一下宗室子弟前往南軍、西軍都督府,著手收復安南的事情了。”
“是……”王承恩無奈只能應下,而朱由檢看著他的表情,也只能搖了搖頭。
收復安南,設立交趾布政使司是朱由檢計劃中的重要環節。
不僅僅是為了讓大明大陸疆域延伸到南海,也是為了更好的管控海軍都督府。
海軍都督府孤懸海外,這讓朱由檢有些不舒服,總覺得沒有什麼安全感。
這次黃龍向南探索到澳洲,朱由檢也沒有表現得特別高興,就是因為他知道,大明暫時還吃不下澳洲。
舊港疆域分散廣袤、只有二百餘萬人,這十分不利於統治,當地的主體民族依舊沒有改變。
什麼時候舊港漢人數量達到了一千萬,那種時候才是對澳洲下手的時候。
澳洲的環境並不算好,東部和西南沿海地區還好說,但中部和中西部、北部卻一言難盡。
從大陸北部遷移百姓南下,近六千里海路,只能步步為營的向南遷移。
唯一讓朱由檢在意的,就是這地方上面很適合畜牧,另外有數量繁多的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