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的眉頭再度皺緊了一些,差不多是能摸清楚這些商賈和士紳、胥吏的想法。
不過、朱由檢不怕他們搞手段,就怕他們不搞。
搞了手段,錦衣衛也就能直接動手了,而不搞手段,錦衣衛還需要自己去調查證據。
因此、就這麼看來、鹽茶的國營提價似乎可以放上正軌了。
想了想,朱由檢對錦衣衛說道:“去請戶部的畢尚書來商議兩司的事情。”
“是!”千戶作揖回禮,隨後便派人去找畢自嚴。
不過、畢自嚴畢竟在六部辦案,而六部在內城,齊王府在東城,所以耽誤了不少時間。
等畢自嚴來到齊王府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時辰,而朱由檢也在見到他的時候,也示意他入座,然後才道:
“我準備將兩司的鹽價,全部統一售賣給皇店,然後由皇店根據各省百姓收入的狀況來定鹽價。”
朱由檢沒有一竿子打死,哪怕他知道這樣做,比較方便收稅,也可以杜絕民間倒賣官鹽。
“殿下準備定多少?”畢自嚴並沒有覺得朱由檢做的不妥,而是詢問他想要制定的鹽價。
對此、朱由檢也不假思索道:
“就以農戶的收入來計算,按照每省一人只有三畝地來算,鹽價應該是糧食一百分之一的價格。”
“如、北直隸畝產二石,三畝便收入六石,交了御馬監和朝廷的糧食,平均百姓能有四石二斗的收入。”
“四石按照糧價來算,便入一兩九錢,所以北直隸的鹽價應該是十九文一斤。”
“尋常百姓一人一年,也不過食用三斤鹽,因此北直隸的百姓每年在鹽上的支出是五十七文。”
“如此一來,每年的鹽稅就能達到七百到一千萬兩之間。”
朱由檢說完,便靜靜等待了畢自嚴的回答,而畢自嚴想了想,只能皺眉道:
“這樣的鹽價,恐怕百姓會爭先購買私鹽。”
“私鹽的事情我會讓巡檢司去打擊,總歸不會佔據市場太大的份額。”朱由檢回應道:
“這些銀子收上來也不代表不流動,而是要以募工的方式,在農閒時候由朝廷牽頭進行修建道路、溝渠、堤壩。”
“變相來說,也是會流到百姓手中。”
朱由檢的話,說的是農閒,實際上主要還是針對大災後的饑民、難民們。
用銀子買糧食去賑災,以工賑災。
不管是修建鐵軌還是水泥路,又或者是水利工程,或者為一些地方的百姓翻修房屋,總之在養活百姓的同時,還讓地方環境變好,才是朱由檢要做的。
貧困戶之所以貧困,絕大部分不是他們懶,而是他們沒有一個能保障自己生活的工作。
發地這種事情可以,但問題在小冰河大旱下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小冰河大旱下,朱由檢得把類似山西和河南這種受災嚴重的地方變成固定的工人家庭。
只要有一百萬工人,就能解決一百萬戶家庭,而一百萬工人對於大明需要的工程,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但如果募的工人太多,大明的財政必然要崩潰,所以必須找到足夠多的財源。
只有大明有足夠多的銀子,才能在旱災的時候進行東糧西調、南糧北調。
四點還有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