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想前往齊國,朕也不會阻攔。”
“你們若是做出一些傻事,朕並不在意,全因弟弟會領兵出征……”
朱由校沉著眼眸,平靜的看著窗外,語氣平和。
不過、過了數秒,在陸文昭警惕時,他又慢慢開口道:
“只是事情若是真的發生,弟弟或許會難以接受。”
“你應該也知道,你們的這位齊王殿下,太重情義……”
朱由校的位置正在被威脅,眼下的他,即便是能直接掌握的皇城三衛和大漢將軍,也都是滿桂他們訓練出的兵馬。
如果滿桂要反,並且口號還是要扶持齊王坐上皇位,那整個五軍都督府,近八十萬大軍,舉旗者的數量不會少。
只是面對這樣的威脅,朱由校卻還在平靜的和陸文昭溝通。
或者說、他在和不安的諸將溝通。
他並不害怕諸將造反,因為哪怕有大軍反叛,他只要帶著淨軍和太子跑到齊王府,然後躲在齊王府內,便沒有人能奈何他。
他相信自己弟弟能平叛,也相信能平的很好,但平叛的最後,面對滿桂等一眾由自家弟弟一手提拔的將領,自家弟弟又該如何自處?
揮刀殺了滿桂他們?
如果朱由檢下得了手,恐怕局面也不會如此詭異了。
他是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個機器。
他也和滿桂他們朝夕相處,有說有笑,並肩作戰。
他也和他親手訓練的兵馬們共處燕山,歡聲笑語、遠征河套……
現在轉過頭來,要他舉刀把這群昔日的同袍、屬下,親自下令將他們斬首,那他心中又會是怎樣的感受?
朱由校很清楚,恐怕自家弟弟會一蹶不振,或者就此頹靡。
他不想讓自家弟弟陷入兩難,因此他選擇放下身段,好好的和這群認為自身安全無法保證的諸將溝通。
這樣的溝通,放在政治上,簡直就是幼稚、乃至愚蠢的行為,因為朱由校把自己的底線和底牌給暴露了。
可問題是,在這一場政治鬥爭中,沒有誰是因為想著權力去發動鬥爭的。
滿桂、黃龍他們已經位極人臣,哪怕朱由檢當了皇帝,他們實際上官職也不會有什麼變動。
一兩個勳爵,他們正常陪伴朱由檢征戰下去也會有,沒有必要為了這個造反。
說到底,他們擔心的是人心,擔心在朱由檢走後,自己一方遭遇皇權的清洗。
古今往來,這樣的事情發生太多了,尤其是在幾十年前,張居正病逝後,戚繼光、戚繼美、戚家軍等一眾將領的下場,猶如一柄懸在頭頂的利劍,時刻警醒著他們。
他們不覺得皇帝會願意讓他們全部都前往齊國,只因為他們一走,基本上整個大明現存的四成將領都要離開。
只是出乎了陸文昭和滿桂等人的預料,皇帝現在明確說明了會放他們離開,並且讓他們繼續就任的話。
在得知手下將領有不臣之心,還願意開誠佈公勸阻的,恐怕朱由校也算是古今往來第一人。
只是陸文昭在想,皇帝到底是因為手中的底牌不夠多而使出緩兵之計,還是另有圖謀。
古今帝王手段無數,麻痺驕兵悍將後,等待時機發動雷霆一擊的案例並不在少數,容不得陸文昭不警惕。
他試圖和朱由校對視,但朱由校一直看著窗外的雪景,讓他無從下手。
在他陷入兩難的時候,馬車停了下來,而陸文昭依舊下意識的為朱由校開啟了車門。
朱由校瞥了他一眼,沒有多說什麼,徑直走下馬車,隨後在乾清宮門淨軍的“萬歲”聲中,漸漸消失在了陸文昭的眼前。
望著關閉的乾清宮門,陸文昭心中百感交集,十分糾結。
這些糾結,最終只化為了一聲嘆息。
他走下馬車,最後看了一眼乾清宮門後,便轉身一深一淺的走向皇宮外。
紅牆白雪下,他的背影顯露出不符合他年齡的暮氣,讓人嘆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