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朱由檢唯一面對的難題就是打下西域後的遷移問題。
整個西域的耕地面積可預見的稀少,到時候遷移百姓的口糧會成為他的一個難題。
想到這裡、朱由檢撫了撫額頭,不由嘆息道:
“畢懋康和孫元化、宋應星幾人到了沒有?”
“回殿下……”陸文昭回應道:
“孫元化行至太原,宋應星幾人也被找到,目前在北上的路上,應該抵達徐州了。”
“另外您要找的徐霞客也找到了……”
“至於畢侍郎、恐怕已經抵達燕山的軍備研究院了。”
“到了嗎?”朱由檢聞言眯了眯眼,嘴角帶上了一抹笑意:
“那他現在應該看到我留下的那些圖紙和學說了……”
想著、朱由檢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軍備院看看,但他也知道,自己還有幾件事情沒有做完,因此看向了陸文昭道:
“徐霞客既然找到了,那就詢問一下他的意見,如果可以,讓他在松江府等待,這次我大明下西洋,需要一個人記載經過和結果。”
“等他回大明之後,登入禮部和工部,擔任個主事吧,我大明天南地北還有許許多多風景和人文等著他記錄。”
徐霞客,在後世人看來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今年的他已經三十八歲了。
朱由檢找他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需要藉助他在江南一帶的名氣,將海外的見聞給帶入大明,讓大明計程車大夫和百姓知道現在的世界是一個什麼變化。
在他看來,徐霞客這麼一個不安分的人,恐怕根本無法拒絕下西洋這樣的好差事。
至於他回國後,朱由檢也不會把他拋棄,而是要繼續擴大他的名氣。
等到時機成熟,報紙這種大白話的產物就會出現,而徐霞客的文章將會在市面上禁止,專門登記在報紙上。
不僅如此,徐霞客的一些地理見識,恐怕吊打工部的一群文官。
這群連大明水文都搞不明白的傢伙,也需要被人教育教育了。
連水文都搞不懂,後面怎麼整治黃河?
“對了……”一想起黃河,朱由檢便開口道:
“之前哥哥不是調走了工部尚書王舜鼎,把他調去治理黃河了嗎?治理的怎麼樣?”
見朱由檢詢問這件事,陸文昭也回應道:
“王舜鼎依舊用的是潘少保(潘季馴)的“束水衝沙”法,效果來看還算有些不錯。”
“他按照潘少保“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法子,將下游淤積泥沙的河段一段段清除,從宿遷至雲梯關河段,發動徭役八萬餘人,將河道清理一空。”
“嗯……”聽到陸文昭的話,朱由檢微微頷首。
潘季馴畢竟是千年難得一出的治水奇才,只可惜他已經去世三十二年了,如果他能活到現在,大明或許不會因為治黃河而焦頭爛額。
不過說到底、治黃河讓人焦頭爛額,主要還是因為錢糧不足。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門口的錦衣衛道:“叫承恩來,順帶將秋後錢糧的賬目一同帶來!”
“是!”門口的錦衣衛作揖應下,隨後去尋找王承恩去了。
至於朱由檢,他則是看向了陸文昭,繼續說道:
“潘少保的治黃之法確實不錯,便是放在數百年後,也必然是良策。”
“不過僅僅憑王舜鼎和地方官府的實力,想要讓黃河平穩還是有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