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洪經略和孫經略來信了。”滿桂雙手呈上手書,而朱由檢也伸手接過,並下意識先開啟了孫傳庭的手書。
孫傳庭的性格執拗,手書上也是直來直去,所以對朱由檢來說,看他的手書輕鬆舒坦。
手書裡,孫傳庭主要講了一下接管麗江木氏在朵甘南部的城池和勢力,另外就是和曹文詔一起訓練朵甘十營。
末了孫傳庭將朵甘的一切情況都做出了回稟,包括了人口和牛馬的數量。
由於朵甘藏人少,明軍人多,所以統計起來並不難。
經過統計,朵甘一共有藏人十五萬四千六百餘人,蒙古人三萬五千多人,另外還有兩千多漢人,合計十九萬兩千人不到。
偌大的朵甘,只有這麼點人,聽上去確實不可思議,好在朱由檢早有準備。
他接著往下看去,之後的犛牛和羊群數量他沒有仔細看。
犛牛雖然也可以種地,但效率太低,遠不如水牛和黃牛。
“告訴孫傳庭,把漢人、蒙古人留在當地,其他的人,若是願意,可以遷往鎮番和張掖放牧,朝廷出糧食,每戶一次性給十二石糧票。”
“是……”
朱由檢輕飄飄一句話,就定下了十多萬藏人的去向,不過這並不是強制的遷移。
要去的可以去,不去的也不強求。
反正等大旱降臨,不用朱由檢組織,也會有大批難民向著青海擠去。
別的不說、西寧衛一帶,朱由檢的記憶裡可是沒有遭遇大旱的好地方。
哪怕大旱結束後,大量的百姓回遷,但最少他們能讓當地變得繁華些。
想清楚利弊,朱由檢撕開了洪承疇的書信,隨後掃視了一眼,臉上掛起了笑意。
“洪承疇倒是能讀懂我的想法,看來選他鎮守西南沒有錯。”
“之後安南和三宣六慰的事情交給他,估計也不會出錯。”
“不過為了讓安南不再脫離我大明,還是得先做一手的準備。”
說著、朱由檢放下了手裡的手書,對滿桂吩咐道:
“告訴沈廷揚,舊港各地的金銀礦要加緊開採,另外水泥廠先滿足當地,有了熟練管理水泥廠的官吏就把他們派回大明。”
“再將燕山三百萬斤火藥調撥山西、四川,傳令洪承疇、孫傳庭,拓寬川陝、川雲之間的驛道。”
“返回大明的水泥廠官吏,就現在雲南待著。”
“等打下安南,就在安南準備建立作坊,鋪設前往雲南和廣西的驛道。”
“最後告訴黃龍,讓他準備糧秣和兵馬艦隊,下西洋的船隊會在冬月初一出發,大概二月抵達舊港,隨後會出發向小西洋。”
“我要他拿下錫蘭,順帶派出船隊前往利未亞,看看遷移利未亞是否可行。”
朱由檢的話說完了,而滿桂也作揖回應:
“是,末將知道了。”
“退下吧,叫陸文昭來找我。”朱由檢擺手示意可以退下,而滿桂也小心翼翼的退下。
在他退下後,朱由檢繼續處理起了軍情,而滿桂卻在走出書房後,臉色變得陰沉了起來。
“遷移利未亞……”
想著朱由檢剛才的話,滿桂一路陰沉著臉回到了自己的院落,隨後讓人去找陸文昭,自己則是坐在書房內,開始執筆寫下了朱由檢的吩咐。
一份份手書被他寫好,關於孫傳庭和洪承疇的、沈廷揚的,他一個字都沒有出錯,將朱由檢的軍令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