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萬多畝地,除了之前的熟地,其他的地加在一起,也不過能割十六七萬石米,加上熟地頂多二十五萬石米。”
“這麼點米,怎麼養活興京的這二十二萬人?”
濟爾哈朗皺著眉對黃臺吉訴苦質問,而黃臺吉卻算了一筆賬:
“我們貿易來的羊群,送一半給興京,還能剩下七八萬。”
“糧倉裡還有七萬多石糧,加上這二十五萬石和七八萬羊,節省一點還是能熬到開春的……”
“這怎麼熬……”濟爾哈朗面露難看,畢竟別的不說、兩白旗四千多兵馬是可不能節衣縮食的。
哪怕吃的再少,一天三斤米半斤肉是必須的。
還有漢兵和蒙古兵,他們最少一天三斤米是要有的。
但問題是,上京城需要到來年三月才解凍,從十月到三月,最少五個半月的時間都是處於冬季。
也就是說,僅僅這兩萬六千多兵馬,就最少需要近八萬石糧食。
長期這麼吃下去,到時候人面黃肌瘦不說,還會消耗力氣。
如果明軍發動北伐,這樣的兵馬可不一定打得過龍精虎猛的明軍。
況且,三十二萬石糧食,除去這必須的八萬石外,還要給剩下的十九萬多漢蒙女真人吃,支撐他們熬到明年開春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耕種呢?
每人每天半斤米?聽上去都讓人覺得不可能。
“還是消耗一群人吧……”
想了想,濟爾哈朗對黃臺吉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而話裡的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殺一批漢人。
不過對此,黃臺吉卻皺眉否決道:
“不行!我們手裡的漢人基本都是熟練的農夫和工匠,如果殺了他們的親眷,他們一定會反抗。”
十幾萬漢人,實際上在遷移的過程中,早就淘汰了年紀大和身體弱的,剩下的十四萬人,基本上都是身體不錯的。
十四萬人,三萬戶不到,也就代表三萬不到的成年男丁。
這些男丁都是重要的工匠,一旦他們沒了,大金的敗亡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況且只有擁有了他們,大金才能源源不斷的製造鐵器,團結漠南漠北的蒙古人來共同對抗明朝。
黃臺吉很清楚,他們這次的行動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場赤裸裸的打臉行為。
大明沒有時間管他們,是因為被不斷爆發的災害纏住了手腳,加上遼東人口不足,不足以支撐北伐的緣故。
可隨著朱由檢不斷地遷移百姓去遼東,遼東的百姓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歷史性的巔峰。
四百多萬遼東百姓,上千萬畝耕地……
哪怕其中不少耕地的產量低的嚇人,還需要耕種幾年才能產量變高,無法支撐大規模的明軍北伐戰事。
但如果朱由檢下定決心,只組建一支三萬人的掃北軍隊,還是可以進行一場北伐戰爭的。
別看眼下黃臺吉手裡有兩萬六千多兵馬,而大金各地還有五萬多兵馬。
但他們的質量和復遼之戰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到了目前為止,旗人女真成年男丁的數量都沒有恢復到五萬,這還是補充了一萬多野人女真男丁的結果。
眼下北面的野人女真越來越少了,部落也越來越分散,阿敏對他們的抓捕也越來越難。
黃臺吉很清楚、如果明軍再發動一場三萬人的北伐,那就算大金不會滅亡,但局面一定會很難看。
他們畢竟不是蒙古人,也不是遊牧民族,如果再丟失興京和上京任意一處,那十幾萬人被餓死的局面不難想象。
十幾萬人被餓死,這對於眼下只控制著四十萬人口的大金來說是沉痛的一擊。
如果明軍沒有北伐,那情況也不容樂觀。
代善和莽古爾泰的鬥爭,導致的是十幾萬漢人被當成耗材,死在了開墾興京耕地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