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缺口在船隻、裝備都補齊後,會逐漸的變小,最後實現收支平衡。
這樣的情況,朱由檢還算比較滿意,畢竟收支平衡,就代表在未來市舶司將會實現創收。
隨著海外藩王就藩,經過舊港的商船會漸漸變多,而市舶司的稅收也就會越來越高。
這個時間不會太久,也就幾年罷了。
放下市舶司的奏表,朱由檢看了一眼御馬監南場的紡織廠、還有北場的官場。
北場的官場今年在保證了上直伙食的同時,還出欄了軍馬四千九百多匹,駑馬一萬四千多匹,耕牛三千多頭。
對於朱由檢來說,這是一個好訊息,而更好的訊息則是來自御馬監南場的紡織廠。
隨著官營紡織廠的出現,皇店的布匹和綢緞開始由南場的紡織廠提供,每年產量達到了十六萬匹。
這些白布如果運到舊港的皇店,就可以高價賣給歐洲商人,賺取金銀。
朱由校很滿意,而更讓他滿意的是燕山的火藥廠和軍械所。
上半年火藥廠製作火藥一百三十萬噸,生產步銃七萬六千支,騎銃三萬支,各類火炮五千四百餘門。
不過、這樣的製造速度代表的是錢糧的消耗。
三萬多名工匠的俸祿,外加鐵料的消耗,整個軍械所一共投入了七十多萬兩銀子。
當然、這樣的投入是值得的,眼下大明八十七萬兵馬中,已經有二十九萬人裝備了騎銃和步銃。
其中西軍都督府、南軍都督府裝備了大半,北軍都督府裝備了三分之一,而東軍都督府已經達到了上直裝備的標準。
東軍都督府的火器裝備率達到了七成,而這已經是目前火器可以裝備的極限。
在冷熱兵器交替的年代,除非朱由檢能祭出馬克沁,不然冷兵器的戰兵還是有存在意義的。
想到這裡,朱由檢放下了軍械所的報表,沒有選擇擴大生產,或者是減少生產。
這個生產數量剛好,再多就浪費,再少就太慢了。
放下報表,朱由檢拿起了最後一份報表,也是他最關心的報表。
《燕山學府報表》
簡單六個字,所蘊含的是今年的入學人數,以及畢業人數。
沒有讓朱由檢失望,當報表開啟,三十七萬的學子數量讓他屏住了呼吸,而其中紅圈圈起來的四行列表更讓他不自覺攥緊了報表。
“可出仕政壇軍隊書吏者:三萬七千四百二十五人”
“可外派為官吏者:四千二百三十五人。”
“可進燕山第四學府進修者,三千二百三十一人。”
“進軍備研究院者:一百八十四人。”
簡簡單單的四行列表,讓朱由檢大概有了心理準備。
首先這四個資料從上到下,分別代表了書吏、官員,進修專門課程的學子,以及有著科學天賦,前往軍備研究院進行軍備研究的科學苗子。
萬事開頭難,只是朱由檢等了五年,終於等來了這四萬多人的隊伍。
他們的出現,將會為朱由檢解決一些棘手的事情,為大明解決一些棘手的事情。
想到這裡、朱由檢合上了文冊,抬頭看向了殿上的七人說道:
“這四萬多人,除了第四學府的進修者,和軍備研究院的學子,其餘學子、滿桂你們先挑選一些有天賦的苗子進入燕山的兵家學府。”
“兵家學府空置了這麼些年,現在也可以啟用了,至於教材我已經在編寫好了。”
“你們兩人先了解一下教材,順帶帶著曹猛、孫守法、賽罕他們和各衛指揮使、各營參將一起學習。”
“等你們學透了,立馬帶著所有人去學府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