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朱由檢忽的開口,滿桂等人也紛紛退出了瀚海殿。
“哥哥,我想調些人回京城錄用。”
想了想後、朱由檢在還是決定可以著手準備革新官制的事情了。
“調人?弟弟準備調誰?”朱由校愣了愣,發現自己弟弟性子有些跳脫,前一秒還在說掃北的事情,後一秒居然說要調人了。
“南京戶部尚書李長庚,還有董應舉、吳阿衡、楊文嶽、孫元化、畢懋康這六人。”
朱由檢張口就將自己腦中可以重用的人給說了出來,而朱由校聞言則是愣了愣,隨後恢復冷靜道:
“怎麼,你準備做一直想做的事情了?”
“倒是沒有,不過稍微可以佈置一些了……”朱由檢嘴角掛上了一抹笑意。
“準備如何佈置?”朱由校詢問了起來,而朱由檢也侃侃而談道:
“畢自嚴擔任戶部尚書,吳阿衡擔任吏部右侍郎,楊文嶽擔任兵部左侍郎。”
“另外,將鹽課、茶課統一管理,設鹽課司、茶課司。”
“兩司只負責管理鹽場,同時將鹽、茶交給皇店經營。”
“過往鹽引、茶引通通廢除!”
朱由檢一開口便石破驚天,如果鹽引和茶引廢除,按照朱由檢的想法,那麼這兩個龐大的民生市場就將徹底由民營轉為官營。
大明百姓對於鹽茶的消耗毋庸置疑,每年所消耗的鹽數以億斤,而茶更是數以百萬斤。
眼下海上巡檢司的規模逐漸擴大,私鹽雖然不能被徹底杜絕,但絕對不可能像以前一樣擾亂市場了。
加上皇店的廉價鹽在不斷衝擊傳統市場,其他鹽商的市場已經搖搖欲墜。
如果不是朱由檢改組五軍都督府,在各省駐紮兵馬,恐怕早就有人鑽空子了。
鹽商和茶商們的無作為,也讓朱由檢泛起了其他心思。
鹽、茶必須官營,這是大明能否渡過大旱的關鍵之舉。
因此他在朱由校還因為自己要廢黜鹽引和茶引的時候,繼續說道:
“我準備讓董應舉執掌茶課司,李長庚執掌鹽課司,並在廢除鹽引和茶引後,宣佈鹽茶為朝廷官營,只能在皇店能買到!”
“燕山學子畢業的四萬多學子,除了少部分外,其餘大部分都將加入鹽課司和茶課司。”
“一旦他們進入兩司,在各省拱衛營和海上巡檢司的協助下,只要管控鹽場和茶場,再禁止私茶和私鹽,大明僅此兩項,便能獲利超七百萬兩之巨!”
朱由檢目光如炬,他很清楚這七百萬兩代表著什麼,一旦這筆銀子能榨出來,四十多萬大軍的軍餉就能被解決。
或者說、這七百萬兩銀子如果直接換成糧食,那就是近兩千萬石糧食。
除了16401643年這三年整個大明七成土地都處於災害下,其餘的年月裡,大明都可以用這筆銀子來買糧。
近兩千萬石糧食,不管用作工錢,還是直接拿去救濟災民。
在單純保證人活著的情況下,這筆糧食都能救下五六百萬百姓。
而這、只是朱由檢對兩司收入的最低估計……
因為更得多,所以都是踩點寫完就發出來了。
這就導致個人檢查錯別字不夠仔細,大家提出來的錯別字,可以修改的我會做出修改的,很抱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