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這時請朝廷防備土匪,緝捕間諜,解散不法團伙,嚴禁傳播謠言。
又因為京師外城兵力單薄,李邦華作為文官主動請求出城,憑藉石橋固守,而不是以城牆固守。
但是這種時候、勳臣們為了奪回權力,便開始捏造流言蜚語,傳入宮中,讓崇禎多疑了起來。
襄城伯李守錡當時總督京營,也恨邦華壓過自己,乘機詆譭他。
恰好這時滿桂的部隊在德勝門外抵抗後金的部隊,李邦華也下令城上點燃大炮幫助滿桂,結果不知道怎麼的,平日裡訓練有素的京營炮手卻挑著滿桂的軍營炮擊,誤傷了滿桂很多士兵。
這件事情出現後,朝野上下所有言官也紛紛上疏談論,東林黨內部也有人看不慣實幹派的李汝華,沒有太多人出面保全他,因此崇禎無奈就只好罷官,讓他回鄉閒住。
從此接任的人都拿邦華作為教訓,大都因循守舊,姑息養奸,兵政也就沒法子講了。
實際上,炮擊滿桂軍營的那檔子事情根本就不難看出,是勳貴在利用以前的影響力下暗手。
畢竟當時李邦華為了守住通州和薊州,將自己親信的五千人派了出去,而剩下的,大多都是和勳臣牽連的軍官將領。
所以朱由檢就吸取了這個教訓,他給孫應元的傳令就是把京營裁撤,隨後徹底打散。
敢有鬧事者,梟首於西市!
有李邦華的前車之鑑,朱由檢可不想讓軍中混入別的人。
為此、朱由檢甚至給了孫應元一條令,那就是必要時刻可以將京營所有士卒全部裁撤,每人按照京營的軍餉,發一年軍餉後遣退。
有了朱由檢的軍令,孫應元做起事情也就更加膽大了,他本就想把京營所有人裁撤,但剛才周遇吉的出現,倒是讓他生出了一種莫名的感覺。
他總覺得,這個周遇吉給他一種親近的感覺,因此在指揮大軍開始裁撤京營的時候,孫應元將周遇吉叫到了跟前道:
“你籍貫何處、祖上有沒有出過什麼顯貴之人?”
“標下現籍錦州,原籍為今南直隸睢寧風虎山,祖上未有出過顯赫之人,最高不過是錦州衛百戶官。”
周遇吉作揖行禮,老實回答,而孫應元聽到他沒有什麼背景,滿意的點了點頭道:
“殿下宣我裁撤京營,隨後以將京營分設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宣武營、皇城營、彰武營……等上直六營。”
“依你之見,這京營之中能留下多少人?”
“依標下之見,六千人!”周遇吉耿直的回答,並且說道:
“除了六千毫無背景的青壯,其餘人都應該全部裁撤!”
周遇吉不傻,知道孫應元在給自己機會,他也想為自己謀一個出身。
對於他的上道,孫應元也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道:
“這裁撤之事便由你著手,若是事情成了,你為三千營參將。”
“標下謝都督提拔之恩!”年輕的周遇吉激動地單膝下跪,大聲回禮。
“事情成與不成,還是看你。”孫應元起身,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周遇吉,隨後轉身離去。
“恭送都督!”周遇吉高聲唱禮,隨後等孫應元離開後才緩緩起身。
他轉身看向了京營之中被逐漸驅趕集中的各部人馬,隨後手不自覺的摸向了刀柄……
“苛責勳臣!私自廢黜恭順侯府!這難道不是對成祖文皇帝的蔑視嗎?!”
當孫應元在為裁撤京營找到了好幫手的時候,皇宮外廷皇極殿內,高攀龍正在對著諸多臣工,以及龍椅之上的朱由校瘋狂彈劾朱由檢。
昨夜恭順侯府的事情發酵了,誰都知道朱由檢罷黜了吳汝胤的爵位,將這個傳承兩百年的侯府直接貶為了庶民。
之所以訊息傳遞的那麼快,也是因為今日一早,張維賢等諸多勳貴都前來上朝。
他們來的原因很簡單,不是想威逼,就是想看看皇帝的態度。
如果皇帝也支援齊王,那麼沒有辦法,勳貴那點底子,根本就不夠那位齊王殿下折騰。
事實證明,朱由檢和朱由校還有諸多文官還是低估了勳臣的廢物,都已經被朱由檢蹬鼻子上臉,甚至有的伯府再傳一代便要被剝奪爵位,但他們依舊不敢放肆。
朱由檢的佈置太密了,反應太快了,勳臣唯一的底牌就是京營,然而當他們昨夜召回所有勳貴子弟議事的時候,卻不想天才剛剛亮,孫應元就忽的出現在了京城,並且帶兵去京營了。
京營是什麼水平,勳臣們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