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罷了,為兄搞不懂你。”見朱由檢這模樣,朱由校也知道他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因此不再追究了。
不過由於時間的流逝,以及朱由檢當初的承諾,因此朱由校露出了嚴肅的表情道:
“眼下即將步入十月,距離明歲秋收結束還有一年,弟弟還記得答應過我什麼嗎?”
“記得!明歲秋收結束,出兵收復遼東全境!”朱由檢拱手作揖回應,沒有了平日裡的行跡放浪。
朱由校見狀,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來,對朱由檢嘆道:
“我雖不如弟弟知兵,但也知道若是支援二十萬大軍出兵,所需要的錢糧、民夫、騾馬都需要提前一年乃至數年籌措,而眼下……”
“臣弟前來,也是為此。”朱由檢開口道:
“臣弟想請皇兄傳旨,命西南孫傳庭等諸部,於臘月前打下織金關、水西城、永寧州、安順州。”
“當這四地拿下,便可調孫傳庭、楊文嶽、曹文詔、孫應元、秦良玉、馬祥麟等六部兵馬北上援遼!”
“同時,明歲開春之後,由六部五寺和內帑一同,請發遼東兵馬開拔銀,全年軍餉。”
“再命遼東布政司、在六府之地各自修建儲存糧三百萬石以上的大倉六座。”
“明歲春季,御馬監撥糧六百萬石送往遼東瀋陽府大倉,秋季、再撥三百萬石送往鎮江府大倉。”
“同時,廣寧、大寧、遼陽、金州等四府,各運糧一百萬石。”
“十六衛軍,調驍騎、天策、羽林三騎衛支援遼東,大寧三衛調九千騎兵支援。”
“如此一來、遼東之正兵可達二十五萬,除留守需四萬兵馬外,可出正兵二十一萬,輔兵十二萬,挽馬三萬四。”
“五百料戰船也已經準備六百艘,可延遼河、太子河,運糧七十萬石。”
“自瀋陽至開原,不過二百四十里,自遼陽至鴉鵲關二百八十里,此二路可走水路,運糧無礙。”
“自寬甸走陸路前往老鴉關,二百里路程,山道崎嶇,最易被埋伏,因此需要調秦邦屏、秦良玉、馬祥麟、秦邦翰、曹文詔等五部兵馬。”
“遼陽可以熊廷弼、孫應元兩部兵馬走水路,輔寬甸兵馬而攻老鴉關。”
“當然、重中之重還是收復鐵嶺、開原、撫順、薩爾滸等地。”
“因此瀋陽聚集重兵最多,由孫傳庭、楊文嶽兩部兵馬進攻撫順,奪下薩爾滸。”
“由戚金、戚元弼、賀世賢、尤世功等人領兵北上,進攻鐵嶺。”
“同時、滿桂領大寧三衛,三騎衛進攻清河關,斷開鐵嶺與開原聯絡。”
“如此、正輔兵三十三萬大軍,可收復遼東全境!”
朱由檢積攢了兩年多的底牌,終於要打出來了。
厚實的本錢和兵力,糧秣,可以說堪稱飛龍騎臉。
如果這一戰都能輸,那朱由檢也別再變法了,直接去景山找到那棵歪脖子樹,提前吊死算了。
也在他將計劃全盤托出的時候,整個乾清殿所有人,都因為他的計劃而心情震顫。
正輔兵三十三萬,這樣的規模遠超當初圍剿楊應龍。
上一次明軍發動這麼多兵馬,還是……
“萬歲、殿下!南、北鎮撫司甲等軍情!”
在眾人還沉浸在朱由檢所描繪的收復之戰時,陸文昭卻急色匆匆,在乾清殿門前跪下,舉著兩份標註甲等的軍情,大聲道:
“白蓮教餘孽徐鴻儒,將於十月初二卯時、自開封、歸德、兗州三府之地舉旗造反!”
四點還有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