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詔或許是諸部募兵最慢的,因為他選擇了從朵甘都司各萬戶所的土司手中,招募、購買了七千多衛藏兵和奴隸,最後達到三個營九千人兵力。
此外、杜文煥也補充了兵馬,加上募兵,達到一萬五的兵力,朱燮元也擴充本部為六千人。
胡應臺在廣西募瑤兵三千,壯族兵六千,恢復兩萬兵力。
至於木增並沒有擴軍,而是收下了銀兩,老老實實的聽從朱燮元的指揮。
原本止步不前的沐昌祚和沐啟元見狀,倍感壓力,只能帶兵前往了貴州的普安州,與當地叛軍對峙。
這麼一看、三百多萬兩銀子的調撥,直接在西南砸出了十三萬大軍,加上原本的老卒,還有孫應元目前麾下的三衛軍,一共就是二十萬六千八百正兵,九萬三千多輔兵,合計三十萬大軍。
三十萬大軍圍剿兵力不足九萬的叛軍,要不是有貴南的高山密林,估計年底就能將叛軍一網打盡。
現在的問題是,這三十萬大軍還要等待當地打造甲胃和兵器供應,最好是等到秋收之後再出兵。
至於為什麼等到秋收之後再出兵,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就是努爾哈赤如果出兵,那必然是在秋收這段時間。
如果西南在秋收之前出兵,那麼朝廷就要面對兩個方向的夾擊了。
一邊守、一邊攻,這個方法聽起來不錯,但朝廷的財政支撐不住。
所以必須確定努爾哈赤不會出兵,才能讓朱燮元組織大軍圍剿。
至於葉向高為什麼說限制軍額,便是在隱晦的提醒皇帝,某人的兵權似乎過重了。
這樣的提醒,自然是出自好意,葉向高也沒有心思挑撥兩兄弟的心思,只是本著為臣子的身份提醒罷了。
朱由校沒有生氣,他仔細想了想,這才發現自家弟弟手上的兵權有多大。
上直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山西外二十八拱衛營,遼東外二十八拱衛營,大寧三衛……
再加上西南的孫傳庭、吳阿衡、秦良玉、洪承疇、馬祥麟、楊文嶽、曹文詔等七人,兵馬接近四十三萬……
大明有多少兵馬?就眼下的局面來看,總數也不過六十五萬左右。
也就是說、與自家弟弟有關的兵馬數量,達到了王朝的三分之二。
這樣也不難看出,為什麼現在兄弟倆人做事情越來越順了。
因為文官是真的怕他們啊……
別的先不提,換做以前,如黃河決堤、山東地震這種事情的後續會是什麼?無非就是再來一場淮北大飢罷了。
可為什麼這兩場賑災沒有那麼多噁心的事情發生?還不是因為每次賑災都有兵馬在當地。
黃河決堤有孫應元和騰驤衛、武驤衛,山東地震有洪方域的豹韜衛。
沒有誰會在這兩支兵馬都參與賑災時露出把柄,因為同樣因為賑災不力而導致政治上失利的事情,有淮北大飢這一件事就足夠了。
齊楚浙宣昆、東林,這兩大派系的官員都沒有在賑災事情上露出馬腳,甚至可以說、兩派的內鬥也開始緩和了。
他們並不傻、已經發現了真正的敵人是誰。
皇權已經在短短兩年時間,膨脹到了一種連他們都需要低頭的程度了。
“……”朱由校沉默了,並不是因為擔心自家弟弟手中兵馬過多,而是在回憶這段時間文官的黨爭。
似乎、從年初開始,文官的黨爭就開始降低了頻率,相互的攻劾也降低了次數。
那麼,葉向高是在提醒什麼?提醒自己的弟弟兵權過大?不是!他是在提醒自己,該小心一些人了。
“葉閣老的話,吾清楚了,齊王兵權之事,吾會思慮的。”
朱由校理清了一切,便開口準備送客。
葉向高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明沒明白,反正他已經做出了自己該做出的事情了,所以在作揖之後,他便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