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敏點頭,“對,現階段還是英文版預售票多,好多都是學生成群結隊去外語口音那種買票。”
趙東淮無語,“……”
“那行吧,調成英文版七成!”
內地已經開始進入預售票模式了?只能說經歷過(侏羅紀公園)的搶票,黃牛票事件等等,觀眾們也學聰明瞭,一部大片上映前幾天就跑去想買好檔期的電影票,都開始捲了。
這個階段的內地,出國留學是潮流,估計(中國合夥人)裡那幾個原型都快要出來搞事業了。
大電影裡英文配音加漢字字幕,的確是一種學外語的方式,21世紀10年代,多少人都是從影視作品學日語、英文的?
趙東淮穿越前都學了好多句。
吃過午飯,趙東淮重新投入工作中時,很快就接到了電話彙報……有關超級計算機的事。
經過一番深入透徹的聊天,他才對目前全球範圍,主要是北美和島國的超算頂尖實力,有了更深入瞭解。
北美超算主要是兩個大品牌,cray1屬於超算鼻祖,1985年推出的cray2就是北美市場主流機之一了,運算次數是每秒19億次。
是的,目前北美最強的市場向主流技術之一,也只是每秒運算不到20億次。
&np即將在年後推出市場銷售的,每秒運算次數是26億次多些,比cray2更強,這都還是到了1988才會推出市場。
看起來,每秒百億次運算力的超算幾乎不存在??不,實驗室裡肯定有,是還沒面向市場而已。
超算發展是這樣的。
這個年代歐美和島國,很多公司都是在深挖平行計算技術,一臺超級計算機使用多個處理器,你一個處理器每秒巔峰運算1.5億次,再累積提升向3億次、五億次,這樣是一種提升法。
然後可以雙處理器、四處理器、八處理器!
超算鼻祖cray1才是每秒運算2.5億次,而xmp即將在幾個月後推出市場的那款,已經是8處理器,單個處理器每秒運算3.3億次。
8乘以3.3依次吊打cray1的運算力,十倍差!
這才是超算發展軌跡……
單個處理器及計算效能不斷提升,同時單臺超算使用的處理器數量不斷增加!
比如未來的19941996年,島國富士通集團推出全球最快的超算,一臺機器能有166張向量處理器,每張處理器巔峰效能是運算17億次。
166乘以17億,標誌富士通集團推出的超算每秒巔峰運算2822億次!
就是這樣,超算運算力才從破億、破十億、破百億、破千億運算,一路發展到21世紀的破百億億次運算。
八九十年代,島國超算領域一度長達多年超越了北美,鎮壓北美那種層次,也就導致北美全方位封殺島國技術,扶植南韓崛起和他打擂臺。
&np會推向市場每秒26億多次運算能力的超算,那這都1987年12月份了,實驗室裡當然會有每秒百億次運算級別的。
同樣的道理,島國的富士通、日立、島國電器等等,才是那邊的核心大廠,富士通也是在1993年拿出來全球第一臺計算次數1245億次的集團。
那一臺也是表面資料上,全球第一臺運算次數破千億的。
在這之前島國超算比較強的是1990年日立推出sx3/44r,每秒運算232億次。
趙東淮從東芝手裡收來的銀河2代機,每秒10億次那種,也都不是東芝產,就是富士通或日立、島國電氣的牌子。
東芝生產個人用膝上型電腦,但是和超算集團也有深度合作。
華夏在1983年推出銀河1代,只能說是屬於全球第六個能獨立製造超算的國度。原軌跡1997年才推出的銀河3,運算次數破百億,對比93年島國就跨入每秒千億運算時代,還是差了幾步。
也是90年代開始,超算正式瘋狂捲入百億計算、幾百億次計算、千億、幾千億規模……所以,趙導從東芝手裡搞來的十臺比肩銀河2級別的,真就是這階段全球表面上商用的頂流超算。
現在大家出售的商用超算,都是四處理器,八處理器,捲到21世紀的時候,你一臺超算沒個幾百塊、幾千塊處理器,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見人。
電影特效時代,各式特效發展才會那麼如火如荼,特效代差極為明顯不說,3d和imax的震撼度更像是二維跨入三維。
&np,實驗室裡是有百億運算次數的機器,但不對外出售,不商用。”
“90年日立推每秒運算232億次,93年富士通1245億次,94年開始就直奔每秒運算2000億次大關。”
“你要是說現階段,富士通、日立、島國電氣等沒有百億次運算規模的機器,也沒人信啊。要不要繞道去島國一趟,用隨身空間收一波……”
他本尊現在光明正大跑去島國玩收容超算?肯定還是落地就被逮捕,但這不是……超級五感加身,各種國術達到了人類極限水準?
想到某個念頭,趙東淮只是低頭,在抬頭,面部五官肌肉包括骨骼,已經微調一番,變成了和原本他的面容,只剩下四五層相似度了。
各種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等刷到人類極限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