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10條20條產線,哪怕是想要在短期內,叢集上白條生產線,也不在話下。
在廣市為國外品牌做貼牌,代工的工廠不要太多。
有些甚至是全套的進口裝置。
轉換了思路後,韋智傑要做的就是建設智慧倉儲和配送平臺。
雖然透過多廠生產的方式,在集中入庫時,會產生少量的運輸費用。
但是不論是在投入和時效性上,都大大的提高。
畢竟從零開始建設一家工廠,從工廠設計建造到裝置購買,安裝除錯,招聘員工。
產品試生產等環節,都需要不少的時間進行磨合。
而現在開放了各環節的投資後。
透過專案估值與工廠估值,雙方達成一個投資控股比例。
再由星輝家居投入少量資金,對工廠進行現代化,資訊化升級。
輸出產品標準,生產品質標準。
再將品控牢牢抓在手裡,就能保障工廠所提供的產品,與星輝家居產業園一般無二。
星輝家居服務平臺的核心,在於產品標準,設計標準,生產標準及智慧配送服務。
當韋智傑將星輝家居服務平臺的單位縮小到區,縣一級,允許各行業加入到這場盛會。
將大半的蛋糕分散出去後。
經過兩個月緊張的考察和落實。
在2010年3月15日這天。
全國34個省市,333個地級市,2862個縣級,一共
10086個直營店,分級,分割槽,分控。
成立了3600個股份公司。
按大區,省份,市級和縣級,完成了分管的架構。
除了堅持智慧倉庫由總部建設外。
如直營店、製造工廠等,都完成了股份置換或投資。
星輝家居原則上佔股不低於51%,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透過這個方式,在韋智傑的主導下。
依託於四大板材供應商,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韋智傑在魯省陽市,成立了一家板材供應鏈中心。
將魯省陽市近千家板材生產商囊括進來。
星輝家居依託於四大板材供應商,輸出板材質量標準。
不管這近千家板材生產商如何生產,只要能生產符合標準的板材,即可納入供應鏈體系。
這近千家板材生產商,小的有兩三條生產線,多的有幾十條生產線。
部分板材生產商,在生產能力上,甚至比四大板材商的產能還大。
有部分板材生產商,因為專注於代工,所以顯得默默無聞。
當他們第一次露出獠牙時,韋智傑都嚇了一跳。
最後進行統計,光魯省陽市一地,就能解決月供近5000萬張大板。
一下子解決近半的板材需求量,韋智傑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