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修繕官道當然沒有問題。
成本高,就只能和青石板一樣,用在宮城等少數地方。
武明空轉頭望向方修,眸子亮晶晶的,有些期待的問道:
“方相,水泥的成本究竟如何?”
她心裡清楚。
水泥的成本必定是低於青石板。
方修才會大張旗鼓的召集百官來這裡觀摩。
就是不知道。
成本能低到什麼程度。
周圍的百官聽見這個問題,全都望向了方修,靜靜的等待他的回答。
方修仍是一副風輕雲澹的模樣,回答道:“臣已經計算過,若要用水泥修繕長安城的道路,需要白銀十萬兩。”
話音落下。
百官議論紛紛。
“十萬兩,聽著倒也不是很多。”
“那得看跟什麼比,若是跟青石板比,確實不多,但要是跟夯土和沙石比,那可就太多了!”
“話雖是如此,但水泥的作用,絕非夯土所能比擬。”
“一座長安城就要十萬兩銀子,整個大乾有多少座如長安一樣的城池?除此之外,還有官道,這才是大頭!加在一起需要的銀子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管如何,戶部拿不出這筆銀子。”
“話說回來,方相召集我等,不會是為了籌集修路的銀子吧?”
“大軍北伐,我等可是將這些年存的銀錢盡數捐出,實在是拿不出了。”
說到這。
百官不由的露出心痛之色。
原先朝廷號召百官與士紳捐獻錢糧,他們只打算應付了事。
畢竟。
他們都是兩袖清風的清官,每年拿的那些俸祿,只能勉強養活家人,哪來的錢糧再捐出去。
誰能想到。
方黨的那些傢伙,一個個都跟瘋了一樣,一捐就是幾萬兩,甚至幾十萬兩。
非但如此,還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彷佛朝廷已經處於生死存亡之際。
誰要是不捐銀,不捐糧,誰就是大乾的罪人,要被載入史冊,遺臭萬年。
除此之外,那刑部尚書孫正英更是不當人子,竟用各種莫須有的理由,抓捕官宦子弟,大有“你不捐銀錢,就秉公辦事”的意思。
再加上,陛下和方相又站在了一起,一致要求百官捐款。
他們被逼無奈,只能捐出錢糧。
時至今日,想一想,仍然覺得肉疼。
畢竟……
那都是他們起早貪黑,才積攢出的家底!
想到之前發生的事情。
有人下意識的後退一步,產生了逃跑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