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汗王,竟然無法約束帳下貴族,自己這邊剛投靠唐廷,就有兵馬攻打大唐戍堡。
可惜……叔伯兵力更多。
在草原與荒漠中,誰拳頭大,誰才是真正的王!
在他對面,一個身上裹著白色貂皮的美豔女子,正慵懶地歪在豹皮軟塌上。
此刻睡眼惺忪,彷彿還沒睡醒,那如同秋水的眸子,看誰都給人一種深情之感,實在讓人望之生憐。
她與年輕弱勢汗王的大轎後方,一枚龐大黃金凋像被武士高高舉起,似飛禽又像走獸,哪怕孟凡認不出異域神靈,也認可它有大法力。
正如唐軍的戰鼓、龍旗、持節等物那樣,看似非常普通,實則對各種神通手段可以起到剋制作用。
這也是過往,大唐即便沒有道家高人坐鎮,依舊能夠戰不無勝,如有神助。
與此同時,不久前命令出擊的先鋒部隊,已經跟敵軍交上手。
皮甲,小袖、小口袴、大頭長裙帽,帽沿邊的羅冪已被掀到帽頂上,裝束與汗王儀仗幾乎沒有差別。
對此,唐軍自然是鬆了一口氣。
顯然,吐蕃路途遙遠,他們大抵會在開春以後召集部隊,這次正如他們的王所說,選擇讓吐谷渾當前鋒,藉助石堡地形特殊之故,挫折大唐銳氣,消耗有生力量。
吐谷渾與吐蕃……戰鬥力差距很大。
要知道,在吐蕃剛崛起之時,西海以東全是大唐控區,而以西的鮮卑人地盤,也就是吐谷渾,始終是唐朝的附庸,作為緩衝地帶。
後來它實力強大起來,想要兼併吐谷渾及黃河地區的水草肥美地域,就陸續吞併了吐谷渾及東面地形險要的各要塞,不斷襲擾河隴平原,唐朝失去石堡後,更是被迫處於極度被動的狀態。
所以,對於燕國公而言,此行收回石堡城諸險地,匡扶吐谷渾、佔領積石山以北的黃河流域,就是大功一件,足夠交差了。
一切從先拿下石城堡開始!
而接下來,唐軍會俘虜那些先鋒,年輕汗王如何弱勢,總歸站著大義名分,以絕對實力從旁壓迫,必然能夠成事。
近萬吐谷渾精銳,加上各類努力,以及唐軍新兵官健,燕國公更加有信心拿下那座堅固堡壘了。
先鋒交匯之地
一道道聲音用吐蕃語大喊:
“我們投降!”
可是唐軍老兵根本不聽他們,紛紛拔出橫刀咆孝,想著國仇家恨,以及主將下發的命令,皆激發出無邊血性,衝過去亂砍,吐谷渾馬隊四散逃跑,奈何四面已被圍死,亂竄只會成為一個個活靶子。
最終接受現實……
縱然跟了吐蕃人,也不會變成狼,遇到成建制唐軍,仍被吊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