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
在這種緊張氣氛中,德國艦隊以10節航速緩慢前行。
英國人對此顯得頗不耐煩,曾要求德國艦隊將航速提高到12節。
但是雙方很快都發現,由於德國水兵素質低下,12節的航速將導致編隊出現混亂。
即便是把航速提升到11節,也是不可能的。
最終,英國人只能耐著性子,陪同德國艦隊於20日抵達蘇格蘭福斯灣。在這裡,魯特接到貝蒂發給他的電報:
“自本日16時日落之後,德國海軍軍旗將被降下。未經允許,不得重新將其升起。”
異國之旅剛開始,德國人還以為他們來到英國是為了履行《停戰協定》中關於解除德國艦隊武裝的條款。
一旦英國人確認德國戰艦已喪失作戰能力,公海艦隊就可以前往某個中立國港口了。
然而,當艦隊抵達福斯灣後,英國人很快就給出通知:
公海艦隊的最終目的地不是某個中立國家的港口,而是更北面的蘇格蘭斯卡帕灣。
魯特對此大吃一驚,並隨即提出抗議,聲稱:
“這違背了《停戰協定》中規定的‘以中立國港口作為第一選擇’的條款。”
而英國人則辯稱:
“由於沒有哪個中立國願意接納德國艦隊,他們只能被扣押在英國。”
的確,現在連瞎子都看得出德國敗局已定,當然不會有誰為了這個失敗者去開罪剛剛贏得勝利的協約國集團。
為此,德國人現在除了感覺受騙以外,也無可奈何。
從21日開始,公海艦隊分期分批開拔上路。驅逐艦首先出發。
大型戰艦緊隨其後。每艘德國軍艦都受到一艘英國同型別軍艦的監視,以確保旅途順利。
到27日,魯特的艦隊全部抵達了蘇格蘭最北端的斯卡帕灣。
與此同時,留在引渡名單中而仍滯留在德國本土的軍艦也陸續直接前往斯卡帕灣。
修好故障的“國王”號於12月6日抵達這裡。
一個月後,頂替“馬肯森”號的戰列艦“巴登”號也到了。
甚至連那艘中途沉沒的驅逐艦V30號也找到了替代者V129號。
至此,總共74艘德國軍艦停泊於斯卡帕灣,公海艦隊完成了它們的集結。
當德國人最初決定交出艦隊時,他們尚抱有樂觀態度。
由於《停戰協定》的有效期只有36天,人們普遍認為將在聖誕節前後簽署最終的和平條約。
但是隨著德國艦隊被帶到斯卡帕灣,人們的情緒逐漸低落下來。
斯卡帕灣氣候寒冷,景色單調。而英國人對待德國人的態度當然也不可能太好。
德國戰艦都被要求在海灣內的開闊水域下錨,水兵不得上岸,甚至不能私自放下艦載小艇。
這些禁令使德國人深感不便。德國軍艦在設計時,都是以在北海對抗強大的英國海軍為目的,所以一向強調艦船的生存性,而忽視艦船居住的舒適性,尤其不適合長時間遠航。
事實上,德國水兵平時都居住在岸上,僅在作戰時乘船出海,如果有必要的話,就在船上短期住宿。
現在,他們不得不長期住在軍艦上,這當然不會令人感到愉快。
而英國人則對此冷眼旁觀,幸災樂禍。
英國人還堅持,公海艦隊所需的所有給養由德國政府負責,英國不負責養活這些人。
在德國用補給船運去給養之後,這些船再負責把多餘的水兵運回德國。
英國人的政策是,每艘大型戰艦上僅保留200人;巡洋艦上只需80人;
驅逐艦則只有12至20人,這些人僅能負責船隻的基本維護保養工作。
這樣就更加不必擔心德國艦隊的威脅了——它們連逃跑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