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可能,慶忌會讓自己的一個兒子,當吳郡郡守。
“父王,兒臣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我大吳而今有二十六個郡,大小縣邑數百座,所需要的官吏不知凡幾,仍是供不應求狀態。”
太子恆進言道:“兒臣以為,父王還應該舉行一次選拔,讓各地的郡守、縣令,以及朝中的大臣為國舉薦賢才,以為地方官吏,治理政務,使大吳的行政效率更高一些,同時分擔一下朝臣官吏的政務。”
“……”
有必要嗎?
有!
隨著吳國疆域的日漸擴大,所需要的治國理政人才,就會越來越多。
誠然,吳國有著稷下學宮,而且每年進入吳國謀取功名利祿的列國士子不少,都能作為吳國的官吏使用。
但,吳國推行的是察舉制。
若是沒有慶忌的任命,或者是朝臣官吏的舉薦,那些士子一般都很難有出頭之日。
別看吳國現在擁有天下列國當中最多計程車子,人才儲備也最多,但還是供不應求。
吳國在地方上,推行的是郡縣制。
郡,設郡守、郡尉、郡監(監御史)。
郡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掌全郡政務,直接受朝廷節制。
郡尉,輔左郡守,掌管全郡軍事。
郡監,掌監察工作。
郡之下是縣。
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滿萬戶的設縣長。
令、長為一縣之首,掌全縣政務,受郡守節制。
縣令下設尉、丞。
尉,掌全縣軍事和治安。
丞,為縣令或縣長的助手,掌全縣司法。
縣以下設鄉、裡和亭。
鄉和裡是行政機構,亭為治安組織。
鄉設三老、嗇夫和遊徼。
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稅收,遊徼掌治安。
鄉以下為裡,是秦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
裡設里正或裡典,其職能除與鄉政權職能大體相同外,還有組織生產的任務。
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亭。
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
亭遍佈於城鄉各要地。
鄉里的作用逐漸強化,並超過郡縣,所以民間有知鄉里不知郡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