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建立營寨後,荷蘭人如今的大員總督,科爾內利斯.範.德.林恩中將,便愈發覺得如坐針氈。
他想過趁著明軍在大員灣岸上的營寨立足未穩,組織反撲,
但負責守衛赤嵌城的範德比爾特上校拒絕了他的要求,理由是赤嵌城的防守兵力尚且不足,貿然出城反擊只會白白折損有生力量,導致後續守城都守不住。
說句實在話,範德比爾特上校的話也不算錯,因為荷軍如今在大員島南部一共就只剩下兩支主力部隊,
分別是赤嵌城有三個連隊的守軍,實際人數還不滿編,有一部分因為前兩年對西班牙人作戰的減員,實際上一共才有戰兵600餘人。
另一支就是熱蘭遮城的守軍,由科爾內利斯中將直接指揮,這支部隊倒是滿編,但也就六個方陣連隊,每個240人,一共1440人整。
剩下的,就是五條蓋倫戰艦,十條巡邏船、護衛艦一類的中型快船,船上有些炮手、水手、商人、兩處城鎮上還有一些從事碼頭和商館工作的荷蘭平民,可以危急時刻強行拉來當壯丁守城,但這兩部分人數也就各千餘人,還不是職業軍人。
除了大員島南部的部隊,在大員島北部,澹水港周邊,荷軍還有五個連隊規模的遠征軍,是前年擊潰北方的西班牙人後,留下負責肅清和治安追剿的,
但那五個連隊也不滿編,實際上只有800多人,加上兩條戰艦、若干小船。要增援島南,還得跋涉五六百里的海路南下,至少要十天時間,半路還極有可能在海上就遭遇明軍水師的攔截。
科爾內利斯中將指揮不動範德比爾特上校,他就只能親自冒險,試圖派出小股精銳部隊夜襲鄭成功的營地,以炮擊拉開作戰序幕,然後衝上去放火。
但是這種嘗試顯然失敗了,還折損了一小支敢死隊,以及數門連夜拉去野戰轟營的火炮,隨後科爾內利斯將軍就只好選擇龜縮了。
不過這一失敗的嘗試,也不算完全沒有收穫。因為荷軍在夜襲偷營的過程中,好歹有少數人活著逃回來了,混戰中還抓到了幾個明軍俘虜。
科爾內利斯將軍靠著拷問這些俘虜,才算是第一次徹底摸清了明軍作戰部隊的大致真實規模,以及全部的主要統兵將領,
得知不僅有打了多年交道的鄭家水師,還有大明朝廷從舟山調來的張名振部、總人數怕是不下三萬,新式精銳火槍手至少也有數千上萬之巨!火炮數十上百門都有可能!
摸清這些情報後,雖然科爾內利斯依然覺得,有可能俘虜是在誇張騙他,但大差應該不差,至少明軍的船隊規模是擺在那裡的。
所以他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可是三萬人!上萬火槍兵!百門以上的大炮!
而他在當地一共只有2100多人的戰鬥部隊(線上尾嶼炮臺守軍覆滅後)、一兩千商人水手等平民,加上島北澹水安東尼堡等地的800多人五個連!
不管怎麼說,看正規軍戰兵的比例,明軍有著十倍的人數優勢,關鍵是這支新的明軍表現出來的武器裝備水平也不比荷蘭人差!
至少槍炮方面絕對是跟荷蘭人相當,甚至比荷蘭人還略強的,弱的只是戰艦的適航性、堅固程度,
說白了還是大明造船業比荷蘭造船業依然有短板,朱樹人穿越過來這幾年,也沒法快速讓大明造船業出現飛躍。
敵我實力懸殊,拒敵於灘頭失敗了,半渡而擊也失敗了,隨著明軍站穩腳跟、逐步開始建立包圍圈,要圍攻赤嵌城和熱蘭遮城,科爾內利斯中將也只好認清形勢:
既然大機率打不過,那就試著談判吧,畢竟這次是大明方面主動挑起戰端,聽說漢人文官普遍還是要臉的,或許可以外交上譴責一下大明,讓他們理虧見好就收。
當然,實話實說,要是一開始就有軍事上擊退明軍的把握,科爾內利斯中將才不屑於一上來就用外交談判手段呢,他還是想先立威的。
這不下馬威沒給成、自己還崩掉幾顆牙,這才想到外交手段。
……
十月二十七,明軍抵達大員島後的第六天,也是明軍登陸建立營寨後的第四天,
科爾內利斯中將派出的談判代表,終於打著停戰旗,來到鄭成功和張名振的大營外,請求談判。
鄭成功跟張名振商量了一下,覺得也不好興無名之師,要讓敵人知道他們為什麼捱打,大明並非亂開戰端之國,也就接見了。
“來者何人,現居何職?”把使者放進來之後,鄭成功就金刀大馬地踞坐在白虎皮椅上,手按腰間挎著的寶劍劍柄,戟指指向來人。
當然,旁邊的翻譯也會把他的話翻給對方聽。
好在翻譯似乎是白忙活了,來人漢語水平還不錯,直接用漢語回答了:“尊敬的鄭將軍,我是大員總督科爾內利斯中將派來的全權使者,東印度公司大員商館館長朗裡奇。
貴國的軍威我們已經領教了,但我荷蘭與大明已經完全休戰七年之久,此前多次談判停火、達成貿易和約。
如今為何要突然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難道不怕有損大明天朝上國、誠信為本的聲譽麼?
縱然鄭將軍您以眾凌寡,恃強凌弱,成功奪取土地,琉球、朝鮮、安南、婆羅諸國得知此事後,又會如何看待大明?
如今我荷蘭雖然折損了數百將士,也損失了一些財物,但只要鄭將軍您肯迷途知返,退兵回去,我們還可以繼續通商,這點損失我東印度公司也可以寬仁為懷,不予計較。誰都有一時湖塗走錯一步的時候,大家都該朝前看。”
看得出來,這個商館館長還是個中國通,知道大明的朝廷士大夫還是要臉的,上來就先拿翻臉開戰的理由說事,一口漢語還非常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