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自燕地塞外野狐嶺一帶擇數處可牧可耕之地,再起數座城池。
將木華部落等歸順燕王府的一眾匈奴部落限制在野狐嶺一代。
令其半牧半耕,逐步瓦解匈奴部落遊牧習俗。
倘若木華部落等歸順燕王府的匈奴部落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生活無憂。
那麼其自然而然地便不會生出反叛之心。
再此基礎上,許奕亦會再行通婚、興建學堂、自幼啟蒙等多種錯失。
其三,見效最快之策則為均衡之策。
即:扶持木華部落的同時,再度扶持兩個部落,隨後想方設法令三個部落之間形成世仇。
從而令三個部落之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進而達到均衡目的。
其四,最簡單粗暴之策。
即:養虎為患苗頭一現,燕軍當即以雷霆之勢全殲木華部落。
從而將其徹底斬草除根。
若行此舉,則需燕軍時刻保持足以碾壓木華部落等歸順勢力的戰力。
至於最終究竟是多計並行還是如何。
此時的許奕尚未做出最終抉擇。
......
......
燕軍中軍大帳內。
辛思玄聞言當即毫不猶豫地抱拳領命道:「遵令!」
至於許奕此舉是否是在養虎為患。
辛思玄自始至終皆未想過這一點。
莫說現如今的木華部落僅有兩百餘人。
即使將昆贊部降兵全部予他又能如何?
即使木華部落再壯大數倍乃至數十倍又能如何?
其始終堅信,但凡木華部落膽敢生出一絲一毫的不臣之心。
許奕必能輕而易舉地滅掉木華部落全族。
「請木華君長入帳一敘。」
辛思玄再度行至上首書案後,隨即端坐於太師椅之上沉聲下令道。
百餘息後。
木華再度在兩名中軍親衛的引領下行至中軍大帳內。
「卑下木華,拜見辛校尉。」
木華止步於上首書案五步外,隨即滿心忐忑地再度深深俯身抱拳行禮道。
「此輿圖中繪有詳細遷徙路線。」
「依輿圖所繪細遷徙路線遷徙,可保你部避開絕大多數中大型部落。」
「此外。」
「準你著本部全部兵馬離營遷徙族人。」
「再予你三百昆贊部降兵,將昆贊部降兵家眷一併遷徙。」
「至於你部落戰死的那些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