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棋眨眨眼,也是滿眼困惑,“夾層動脈瘤你們沒聽過?那主動脈夾層呢?”
“噢~~~原來是主動脈夾層呀~~~”
這時候有小部分醫生都是做恍然大悟狀,顯然他們是聽說過這個疾病,並且瞭解到的。
為什麼大多數專家教授都不知道主動脈夾層這種疾病?實在是這個病還沒有被收錄進教科書,大家上學的時候沒學過。
而且這個病非常依賴輔助檢查,比如血管內超聲、增強CT、磁共振成像等,而這些先進裝置國內就沒幾臺。
所以醫生們即使曾經在臨床中碰到過主動脈夾層患者,也往往因為沒有輔助檢查驗證,從而沒有想到這種病的存在。
幾個知道主動脈夾層的醫生都有點沾沾自喜,畢竟他們都是透過國外的醫學期刊才瞭解這個病,別人不知道,他們知道,這就是差距。
於是七嘴八舌給旁邊的同行們做著介紹。
大領導聽到亂糟糟的會議室也是敲了敲桌子:
“大家安靜一下,先聽聽陳院長是怎麼解釋的,另外,這個什麼夾層的病,是否真的可以讓我們脫身?”
陳棋也不客氣,知道自己要從頭開始講起了。
於是站了起來,來到一塊白牆前面,在工作人員心疼的眼神下,開始拿記號筆在牆上開始畫起了解剖圖來。
“大家看,這是心臟,主動脈與左心室相連,做為人體內最粗大的動脈管,心臟透過主動脈向全身輸送新鮮的氧氣血液和營養物質到全身個器官。
主動脈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略呈弓狀,再沿脊柱向下行,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較小的動脈,根據其行程可分為三部: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
而主動脈降部又以隔的主動脈裂孔為界,在主動脈裂孔以上的一段稱為胸主動脈,以下的一段稱為腹主動脈。我今天所要講的疾病,就是出在這兩段主動脈裡面。”
會議室裡的各科專家教授們,這時候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一樣,一個個眼神中透出清澈的愚蠢,聽著陳老師講課。
就連外行的大領導們,也一個個聽得非常認真。
好傢伙,這可是關係到一個億美金,以及國家名譽的大事,由不得他們不重視。
陳棋對著一個倒寫的J狀血管說道:
“主動脈,在座的醫生都知道,領導們可能不懂,這部分其實就是我們吃火鍋時常點的黃喉,吃起來嘎嘣脆,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了,黃喉是很厚的,也是充滿彈性的,這是因為要承受血液的巨大的壓力。
主動脈又分為三層,分別是外膜、中膜、內膜,三層原來是緊密相連的,有彈性的肌肉介質可以防止血管壁的破裂,但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如高血壓、主動脈粥樣硬化等,經常會導致主動脈基質層被破壞。
基質層被破壞的後果就是主動脈壁越來越薄,這就會導致主動脈內的血液由主動脈內膜薄弱處或者撕裂部位流入主動脈的中膜,使得中膜與內膜分離。
然後血液就會沿著主動脈長軸的方向將主動脈壁撐開,形成一個兩腔分離的狀態,主動脈就會像氣球一樣向外膨脹鼓起來,裡面充斥著血液,大家想,這是個什麼樣的狀態?”
醫生們都是專業的,這麼一解釋馬上就動了。
馬上就有醫生驚呼:
“這就是個定時炸彈啊,一旦主動脈的外膜支撐不了這個壓力,瞬間就會破裂導致大出血。”
陳棋點了點說話的醫生:
“對,你推測得很對,而且因為這是主動脈,一旦發生夾層破裂,後果就是病人瞬間就會死亡。”
急診科的小醫生迫不及待地舉手道:“當時這個老外就是瞬間死亡的。”
程教授還是比較嚴謹的,提出了自己的另外一個疑問:
“我聽說老外還是很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定期都有體檢報告,比如這位死者,他曾經在去年12月份做過一次全身體檢,但體檢報告上並沒有相關血管病變描述,這就很難讓患者家屬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