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室室外面的多媒體教室裡,西京醫院的醫生們、越中醫院的醫生們、碩士班的15名學生全部都死死盯著大螢幕,看到內鏡展現出來的腸內情景,也全部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腸子裡面全部都是腫瘤,怎麼會這樣?”
“腫瘤已經佈滿直腸結腸了,除了將整段腸子切除,這還有其他什麼辦法?”
“側向發育型腫瘤還想內鏡手術,這也太難為陳院長了。”
大家都七嘴八舌議論起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要麼不治,要治手術是唯一的辦法,這個觀點顯然得到了所有內外科醫生的贊同。
診療室裡面,大家以為陳棋只是純粹在做一臺腸鏡檢查。
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陳棋已經悄悄拿出一臺超聲內鏡,開始做起了進一步的檢查。
超聲內鏡,是將內鏡和超聲相結合的消化道檢查技術。
檢查的時候,先將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安置在內鏡頂端,當內鏡插入體腔後,在內鏡直接觀察消化道黏膜病變。
同時還可以利用內鏡下的超聲行實時掃描,獲得胃腸道的層次結構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影象。
這玩意兒可是妥妥的來自後世的黑科技,陳棋也是欺侮這時候的人還不認識超聲內鏡,所以大膽放心拿出來使用了,不知道的以為就是普通結腸鏡。
沒辦法呀,陳棋要治療亓泉林的疾病,他必須要做到心裡有底。
首先就要判斷側向發育性腫瘤是否已經惡變?如果已經惡變,那麼浸潤範圍有多少?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後續手術就要根據這個來。
也只有超聲內鏡這種後世的黑科技才能做到,1989年,其他儀器根本就沒用。
比如腸壁在超聲內鏡下分5層,其中第三層回聲是粘膜基層明顯標誌。
如果已經惡變,範圍在第、第層,說明是侷限於粘膜層,這時候內鏡手術就可以做。
旦癌細胞已經突破第三層,說明有粘膜下層的侵犯,那麼內鏡就沒意義了,只能採取手術全切。
(所以呀,要發展科技,科技推動人類進步,房地產只是肥了極少數人。)
老郭同志看陳棋檢查了半天,拿著“腸鏡”反反覆覆的照來照去,忍不住問了出來:
“陳棋,情況怎麼樣?都這樣了,還適合內鏡手術?”
老郭做了一輩子醫生,思維已經固定化了,看到顯示屏裡腸內這麼多腫瘤,他心裡早就下了判斷:只有傳統手術一個辦法。
陳棋一邊繼續超聲檢查,一邊回答道:
“已經發生了早期癌變。”
這話音一落,診療床上的亓泉林閉上了眼睛。
診療室內和多媒體教室裡,不少人都發出了一陣陣驚呼,尤其是西京醫院的醫生們,他們總希望自己的這位老鄉兼同行能有一個好結果。
癌變,是醫生和病人都不願意坦然面對的玩意兒。
朱火炎也是外科醫生,他同樣偏向於傳統手術,於是不解地問道:
“陳棋,你都還沒有做病理切片,怎麼就能確定已經癌變了?”
陳棋心想我總不能告訴你們自己已經用黑科技做了全面的掃描,連癌細胞浸潤了幾層都知道了。
“朱老師,你們看,活檢鉗咬提,粘膜下注射後有抬舉徵,內鏡下空變形試驗,在吸時病變有變形抬徵象,這些都已經表面發生了癌變,不過還好,癌變是早期的,一會兒我們活檢確診一下。”
其實陳棋是胡扯了一番,其他人聽了也是似懂非懂,也就沒有追問。
這時候病床上的亓泉林忍不住問了一個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陳院長,根據你的判斷,我這樣的病情能不能內鏡治療?”
大家的眼光都唰唰唰看向了陳棋,反正無論是內科醫生還是外科醫生,所有人心裡都認為亓泉林的病情只適合手術切除了。
大家就想看看這位陳院長有沒有石破天驚的不同意見?
陳棋顯然看得出大家的心思,於是微微一笑,挺了挺胸部,又是非常裝逼地回答道:
“亓主任,你抱了極大的勇氣,最後的希望跑到越中來找我,怎麼可能讓你失望呢?這臺手術,可以內鏡治療,你的直接和肛門可以保住。”
亓泉林一下子眼睛睜得圓圓的:“此話當真?”
診療室內外又是一陣驚呼:“就這樣了還能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