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老毛病還沒解決呢,又被要求去“肝病科”和“腎內科”就診。
好傢伙,這一圈跑下來,大家數數看:
消化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心內科、五官科、口腔科、中醫科、肝內科、腎內科全都去了。
病人幾乎跑遍了半個醫院。
但每個科室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管著自己科室所管轄的一段,結果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甚至沒有找出來病因來。
這就是“專科化”的一個最大的弊端,也是專科醫生的侷限。
吳阿狗家屬最後沒辦法了,這病人越治越差,治得只剩下皮包骨頭,奄奄一息,就差最後一口氣了。
得,回老家去等死吧。
也是命不該絕。
有一次吳家的兒媳婦回孃家探親,偶爾從鄰居那兒聽說了越中人民醫院新近崛起了一個“消化內科”。
聽說還是和外國合作開辦的,採用的是目前國內還沒有的藥物和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案。
走投無路的吳家這才想到人民醫院碰碰運氣,基本上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覺得這首都滬市的頂級專家都看不好的病,到了越中這個三四線小城市就能看好?
陳棋聽了吳家人講述了這幾年吳阿狗身上經歷的病情,眉頭也皺了起來。
症狀太多、幾乎全身上下所有臟器似乎都有毛病,那麼關鍵的源頭在哪裡呢?
想到這裡,陳棋看向了自己的妻子,做為科主任已經接手一段時間了,應該心裡有數了吧?
“蘭主任,吳老闆已經在你們這裡治療了一段時間,你有沒有初步的診斷?治療經過是什麼?”
陳棋現在代表的是院長身份,所以蘭麗娟可不敢馬虎,趕緊回答道:
“是這樣的,吳老闆入院後,我們經過了全面的檢查,一個部位一個部位排查過去,最後初步的推測會不會是胃酸分泌過多,反酸引起?可是目前吳老闆的身體無法支撐胃鏡檢查。
因為無法確診,所以入院後我們還是按照懷疑最有可能的胃病給予對症治療,主要是採用了四聯療法,把質子泵抑制劑也用上去了,加大劑量一天兩次,可是療效非常差。
患者的病情沒有絲毫好轉,讓我們不得不懷疑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食管反流症診斷是不是正確?消化系統的疾病是不是要排除呢?
還有一個問題,胃食管反流有可能造成胃疼和食管疼痛,可是沒辦法解釋這些什麼肺炎、哮喘、口炎以及五管科的各個疾病,這些症狀是單獨存在的,還是有關聯的?這個沒辦法確定。”
吳阿兒的大兒子這時候從抽屜裡拿出一大堆病歷本:
“陳院長,這是我爸這些年來的病歷本,您給瞧瞧。”
陳棋拿過病歷一本本仔細翻看過去,看得非常仔細。
旁邊圍著一大群主任、副主任、小主治和小醫生,實習生等等,每個人都不敢吭聲,一個個都耐心等待這位陳院長能不能查出病因來。
病房裡異常安靜,只有翻動紙張的沙沙沙聲音。
陳棋看了20多分鐘的病歷和各種檢查報告,大家也等了20多分鐘,正常的查房都直接停止了。
其實陳棋一邊看病歷,腦子裡一直在想他前世學過的教科書,以及一些醫學期刊上的知識點,對照一樣,看有沒有符合的。
突然他像想到了什麼,於是對著旁邊的馬小娜說道:
“你趕緊把《內科》書去拿來。”
馬小娜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這個老同學怎麼看病看著看著就要翻書了?還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尷不尷尬?
醫生不是什麼病都懂,查完房回到辦公室裡偷偷去翻書也正常,誰像這個傻子一樣當著病人的面要翻書的?
不過心裡吐槽歸吐槽,馬小娜的動作很快,飛快跑到醫生辦公室,捧了《內科》書就來了。
陳棋接過書,也不管別人的眼神是多麼驚訝和不解,唰唰唰就翻到了消化系統這一章節。
然後對著著《胃食管反流病》這一篇快速閱讀起來,2分鐘後,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怪不得,這幾乎都跑遍了國內幾家著名的醫院還是沒找出病因,也沒辦法治療,原本問題出在這呀。”
“問題出在哪兒?”
蘭麗娟和馬小娜同時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