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狗這胃裡的毛病還沒治好,又開始出現了咳嗽,而且是刺激性咳嗽。
咳起來就跟哮喘發作一樣,氣短喘息,聽起來像氣管裡有隻小鴨在叫,咕嘰咕嘰。
咳嗽長期不好,吳阿狗又跑到了醫院一瞧,X光一拍說是有肺炎。
既然是有肺炎那就抗生素用上去吧,結果治了半個月一點效果都沒有,病情卻在加重。
先是喉部發癢、喉部發緊、聲音嘶啞、頻繁清嗓,跟咽炎似的,再後來就出現了鼻塞流涕,耳癢耳鳴。
接著連嘴巴都爛了,長滿了潰瘍,吃啥都痛。
再後來就更嚴重了,就算你吃了流質或者軟食,每次食物嚥下去,食管這裡都是火辣辣的疼。
最後變成什麼樣了呢,就是胃痛、胸痛、咳嗽、嘔吐、口腔潰瘍、吞嚥困難樣樣齊全。
這長期胃疼反酸,併發症一大堆,還長期不能正常飲食,可把吳阿狗給折磨壞了,硬生生將他從一個大胖子硬生生變成了一具骷髏骨。
真叫一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全家人都折騰得筋疲力竭。
吳家從八十年代初,政策還沒有完全開放時就敢開窯廠,後來又是第一批開紡織廠,也算是越中地區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
家裡不差錢,幾乎是全國各地有名的大醫院都去瞧過病,首都、滬市、省城不知道跑了多少趟。
到最後也沒有定論,有些醫院說是這個問題,有些醫院說是那個原因。
全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釋。
什麼病可以將這消化道症狀、呼吸道症狀、耳鼻咽喉症狀、口腔症狀、甚至還有神經系統症狀完美結合起來?根本沒人能說清是哪種病因引起。
中醫、西藥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花費的金錢已經不計其數,療效一點沒有,反而越來越重。
其實這就是大型醫院,或者頂級醫院“專科化”的弊端所在。
比如這個吳阿狗去某家頂級醫院就診,就面臨一個掛號問題吧?
你這麼多症狀,哪哪都不舒服,你準備掛哪個科?
可是毛病太多,似乎哪個科室都不合適,所以病人只能一個個科室都看過去。
開始不是胃痛嘛,那先去“消化內科”看胃病吧。
消化內科醫生一瞧,你胃不舒服,我給你配了藥,至於你咳嗽不好,不管了,你去呼吸科瞧瞧吧。
病人又跑到“呼吸內科”,呼吸科醫生一瞧,有肺炎有哮喘,那就對症抗炎抗感染治療一下。
什麼你背部和胸部疼?會不會是心臟不好,走走走,你去其他科室再瞧瞧吧。
病人又蹭蹭蹭跑到“心內科”去看病,心內科醫生一聽,檢查一做,問題不大嘛,反正我這裡沒問題。
你說你喉嚨痛,鼻子難受?那你去別的科室看看?
於是病人又不得不重新掛號跑到“五官科”去瞧病。
五官科醫生也只管自己所屬的疾病,你有鼻塞流涕,你有咽痛咽癢,醫生給你開點藥吧,你再去口腔科看看。
口腔科醫生只管你的爛嘴巴,也就是口腔潰瘍、牙釉質破壞、齲齒等毛病,其他還有不舒服醫生就不管了。
病人又跑到了“神經內科”去看自己的心慌、胸悶、周身煩熱等症狀。
結果神經科也沒啥辦法,連病症都說不出來。
怎麼辦?
不是還有一個“稀裡糊塗,包治百病”的中醫科嘛。
中醫先生一把脈,什麼脾虛腎虛陰虛陽虛的一頓解釋,把你身上所有毛病都串連起來了。
病人和家屬們就像抓到了什麼救命稻草,覺得有希望了,簡直就是神醫在世啊。
於是花費巨大,買了一大堆中草藥回家,天天在家裡熬藥,一大碗一大碗黑褐色的中藥往肚子裡灌,比大郎吃藥還慘。
中藥足足喝了兩個月,喝到後來病痛不但沒減輕,喝藥喝到吐,到最後喝到胃出血為止。
一查,肝功能和腎功能的指標是直線上升,啪一下,一個藥物性肝炎、腎炎的診斷就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