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晁錯看來,眼下天下的局勢危如累卵。
漢景帝正在刀尖上跳舞而不自知。
匈奴連年入侵,他們的胃口越來越大,越來越貪得無厭。
每一次與匈奴的和親,都是匈奴人對大漢的敲骨吸髓。
和親雖然能夠換來短暫的和平,但終非長久之計。
凡是以身飼虎之人,哪裡有一個能夠逃脫悲劇的命運呢?
長此以往,大漢必亡!
。。。。。。
比匈奴更可怕的,是內地的那些諸侯們。
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強,逐漸開始對漢文帝一脈的正統地位提出了挑戰。
他們秣兵歷馬、枕戈待旦,謀劃於密室,隨時準備揮軍殺入京師,取而代之。
是的,漢文帝得國不正,這給他天下諸侯一個絕好的藉口, 也極大的刺激了他們的野心。
大家都是太祖皇帝的後人,憑什麼劉啟可以做皇帝, 他們就不能的?
大家庶子的後代,地位都差不多嘛。
是的,如果皇位在漢惠帝劉盈一脈的手中,其餘諸侯們可能不敢有這種想法。
因為在大漢,嫡庶之別,猶如奴僕之別。
庶子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和嫡子爭位的,哪怕爭,也爭不贏。
劉恆不是嫡子,而是庶子,那大家的地位就平等了,憑什麼不能爭呢?
晁錯這幾年秘密調查的結果,令他心驚。
天下諸侯,十個中有七八個都有不臣之心,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了。
可以說是全員惡人。
只不過其他人表現的沒有吳王那麼露骨罷了。
因此晁錯斷定,大漢遲早會爆發一場慘烈的內戰。
既然要打,晚打就不如早打,先點打完大漢就可以早點休養生息,早點騰出精力對付北方的匈奴人。
可是,他勸了漢景帝無數次,漢景帝就是下不了最後的決心。
無奈,他只能出此下策了。
此刻,他早就已經將甚至置之度外,如果能夠透過一死,換取漢景帝削藩的決心,他也覺得值得。
是的,他就是這樣一個漢景帝的孤勇之臣、愚忠之臣。
。。。。。。
漢景帝見到晁錯的時候,晁錯正正襟危坐在桌案之後,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