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裡也明白,丞相陶青所言甚是。
無論是從漢匈雙方實力對比,還是開戰的成本與收益對比來看,和親都是大漢的最優解。
他默默的嘆了一口氣,大漢有內疾,還沒做好和匈奴大戰一場的準備。
和親就和親吧。
只是最近幾年,和親的次數未免太頻繁了。
他登基三年和親三次,後世會如何議論自己這個皇帝呢?
和親皇帝?
漢景帝的心中既苦楚,又煩躁。
“晁愛卿以為如何?”
每次當漢景帝詢問晁錯已經的時候,就表明朝議已經接近尾聲了。
漢景帝十分信任晁錯,他的發言幾乎就是最後的蓋棺定論。
只見御史大夫晁錯不動聲色的說道:“臣以為丞相所言極是,和親為上。”
漢景帝聞言,點了點頭。
既然連晁錯都覺得應該和親,那就這樣吧。
他吩咐丞相陶青道:“丞相全權負責和親之事,替朕擬一份國書,重重的譴責匈奴人背信棄義。”
陶青趕忙稱是。
這樣的詔書他已經不知道寫過多少次了,早已經胸有成竹。
很快他就寫好了,送給了漢景帝審閱。
“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
“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令單于,長城以內冠帶之室乃朕治之。”
“漢與匈奴約為兄弟,所以朕遺單于財物甚厚。然背義絕約者,常在匈奴。”
“今朕釋匈奴之過,兩國和親,歲奉匈奴,開通關市。”
“約成之後,匈奴無入塞,漢無出塞,百姓生息,天下大安。”
“單于其察之。”
漢景帝只粗略的看了一言,就准奏了。
此次匈奴入侵,搞得他心情很差。
陶青隨即帶著這份和親書,趕赴匈奴,準備和親。
漢景帝由此成為了大漢歷史上和親最頻繁的帝王。
三年和親三次。
知道的是和親,不知道的還以是續年費會員呢。
一年,一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