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者在此之前,從未講述過“造化道”?
正是因為,一切的學識都是要有基礎支撐。
沒有那些先提和基礎,直接講述方法方式,那所謂的“造化道”,也不過只是“空中樓閣”罷了。
當然了,四個弟子,其實是有基礎的。
早在蘇葉到來之前,老者就已經在每日講述各種各樣的學問,為他們累下不少的基礎了。
他們所欠缺的,其實是“發現”和“超越”的道心。
但偏偏,對於造化道來說,這兼併兩者的“道心”,才是最重要的。
前者,可以舉一反三,串聯道理,見微知著。
後者,可以鳴動造化,融匯自然,突破制約。
想要學得造化道,這兩者,至少要有一者存在,否則終究難以悟道!
而現在看來,除了蘇葉,其餘的四個人大都少了一點點緣分。
另一方。
如今在蘇葉的眼中,他發現,整個世界彷彿變了。
老者講道的聲音,仍然無時不刻的在他的心中響起著。
那聲音,一開始是那些關乎認得、理解、掌握造化理論的人聲。
但逐漸,老者的聲音不再是以一種言語的狀態,反而是一種“樂調”。
是的。
老者講道的如今不再是任何一種人聲語言,但是偏偏的,這道法的精妙,卻以一種極為玄妙的“韻調”在蘇葉的心中響起。
以至於,讓蘇葉真真正正看到了存乎於天地之間的一種神奇的力量。
——那是一道道光。
一道道五顏六色的光,有黃色、有紅色、有白色,也有紫色。
每一道光,都在天地之間遊蕩著,或緩慢,或迅速。
它們遵乎蘇葉的意志,有的能夠發生細微的變動,有的可以被輕易揉捏,有的可以被緩慢牽引,但也有的是無法調動的龐大光流。
蘇葉知道,這一道道存於天地的光,便是所謂的“元氣”,也是造化藉以衍生的根源力量。
《論衡》有載:天地未分,渾沌為一;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天地成於元氣,萬物成於天地。
而他如今修煉的造化道,便是去調動先天元氣,掌握世間的根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