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每個人都在教一個男孩如何長成一個大男人,如何頂天立地,如何不負所望,同時也在教每一個女孩兒,如何做好一個小女人,如何管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如何相夫教子,如何恪守婦德……
這世間容不下一個軟弱的男人,一旦男人軟弱,這個家就會變得可欺可騙,也容不下任何一個大女人,女人的本事一旦超出了預期,叫男人無法掌控的時候,這樣的女人就會被套上更重的枷鎖,讓她艱難的無法前行。
“過去的那些年,女人的地位更低下,學女德的時候,可有人和你們講過,曾經有一位女官,名叫方寧。”
方寧,此人在世人眼中褒貶不一,且是個好討論的人物。
據說,她當初是從極其貧苦的山村走出來的,種種的機緣巧合下入了宮中,又在宮裡一路摸爬滾打,去了當時還是賢妃的皇后娘娘身邊。
她在賢妃的身邊也從未懈怠,因著能力出眾,又肯吃苦,且還連著保下了賢妃的兩位皇子,這才得了重用。
後來賢妃封后,她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一時成了當時最熱的人物。
那個時候的女人也是真可憐,平日裡便是足不出戶,即便是要出門,也得有人跟著。
三伏的天,農家的女人需要下田耕種時,也得裹的裡一層外一層。
那個時候,一切的規定都是正常的,沒有人會去反抗,似乎覺得女人生來便該如此。
直到方寧的親妹,被夫家打死以後,世間女人才覺醒了一般。
那方寧的親妹十三歲便嫁了人,同姐姐不一樣的是,她生性軟弱,那個時候家裡窮的都揭不開鍋了,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有主意走出去了,可小女兒依舊是個累贅,家裡多一張嘴,便猶如一道催命的符,生了女兒的人家都在相看身邊適齡的男子,早早的將女兒嫁出去,也好換的一家喘口氣的機會。
對於妹妹出嫁的事情,起初方寧一直不知道,她之所以會走出來,便是為了讓自己和妹妹都能過出頭來。
走前,她曾說,她會養活自己,也會賺到銀兩養活妹妹和弟弟,她唯一的要求便是讓妹妹好好的呆在家裡,不要那麼早的就將妹妹許配人。
當時當著她的面,父母皆是一口答應下來,看著他們信誓旦旦,聲淚俱下方寧沒有一絲懷疑。
她才放心的走了,等到她終於有喘息的機會,且省吃儉用的省下月錢,托熟人將自己賺的銀兩送回家裡後,又過了兩個月,那熟人似乎不忍,將家裡發生的事情同她說了,她才知道,原來自己走後不久,妹妹就被嫁出去了。
方寧怒不可遏,當時關於方寧的傳記記錄——寧怒難消,卻囊中羞澀,妹已入肖門,悔之晚矣。
不管她再怎麼生氣,一切都成了定局,即便她現在回去,也無法將妹妹從肖家帶走。
一個嫁過人的人,若是被孃家帶走,外人會如何說?妹妹又當如何自處?想到這些,她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