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夕城的餘家,世代從農,從餘夫人這一輩,往上數三輩,好不容易出了個讀書人,卻也是個負心漢。
中了進士以後,也算是給餘家光宗耀祖了,從此成了幻夕城的大紅人,也成了餘家村裡頭一個進士先生。
本是該留在縣城做一個小文官的,卻因當時一時風光無兩,也招來了不少的友人的覬覦。
有人打折餘太爺的幌子出去招搖撞騙,有人則鼓動他一起做生意。
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把這個進士先生當做老大爺一般捧著,餘家也從困難戶變得富有起來。
當年餘太爺讀書的錢都是找四方友人和鄰居借的,那個時候借錢相當不容易,旁的人肯借錢給他,是因為他這人老實本分,在課業上又十分上心,刻苦讀書,當時的他已經是秀才加身了,縣城十分鼓勵人才培養,對餘家也算照顧。
後來餘太爺考中進士,十里八鄉不知有多高興,好似這個進士先生是出自自己家一般,那曾經湊過錢給他買盤纏,做新衣的人家,許多都打了明言,說不要他還錢了。
餘家慢慢富有起來,餘太爺也不是憨的,他知道自己這一路走過來都十分不容易,更是因為這一路走過來,看到了太多的變化,還有人情世故,讓他堅信了讀書有用,確實有用,他更不敢拿著自己寒窗苦讀十年的結果,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他沒有聽信一些友人的建議去從商,而是老老實實的在縣太爺手下做事。
這樣一來,餘家從農戶變成了官員之家。
餘老太爺娶得第一任妻子,生了餘夫人的母親,還有舅舅,後來再生第三胎的時候難產而亡,一屍兩命。
餘老夫人走時,餘大哥才十歲,餘夫人才七歲。
在餘老夫人死去的第三年,餘老太爺娶了第二任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從小就是個嬌氣包,原配的一兒一女可沒少在他身上吃虧。
偏偏餘老太爺又十分喜愛這個中年才得的一個兒子,直言“此子肖我”。
而餘三也確實爭氣,嬌氣是真的,但有用也是真的,餘老太爺兩兒一女,原配生的,一兒一女,女兒在課業上倒是沒有別的追求,只需識得字能斷文,說得清道理就夠了,但他自己是讀書出身,就格外看重對孩子教育培養。
偏偏,餘大在學習上確實沒有天賦,一篇論語他得背三日才能勉強背上,而餘三只需一日就能背的滾瓜爛熟,還能解釋其意。
這是餘太爺當初都不曾有的天賦,所以,在這兩個兒子之中,他更偏向小兒,因為他過人的天賦,也因為他是在自己中年時得來的寶貝疙瘩。
這是他身為男人和父親,十分值得一提的驕傲。
有了偏愛,自然就有人被冷落。
那個時候是個人都看得出來,在餘家原配生的兒女都抵不過餘先生的一個兒子,餘大和餘夫人不受寵愛似乎成了註定的事。
若是一直這樣下去,只要肯熬,也能熬得過去,可偏偏好景不長,餘三被父母寵的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一夥地痞流氓,被打的鼻青臉腫的回府。
那日,家中只有餘夫人。
對於這個弟弟,餘夫人實在談不上是喜歡,可在如何他都和自己留著一樣的血,是自己的弟弟,看他被打得那麼慘,也是會心疼,會難過的。
在這個家,自從母親走了以後,她就再也沒有感受過溫情的存在,哪怕是和自己同胞生的哥哥,也嫌少有話聊。
可那日,餘三第一次開口叫了她姐,委屈的說在外面受了人欺負。
一聲姐姐,喊的餘夫人心軟了,也在那一時,她忘了小時候自己和哥哥因為這個弟弟受了多少不公正的待遇,在那個時候,她只知道自己被需要,被這個一貫無法無天的弟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