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只能選擇不斷的搶掠,來餵飽那些綴在他身後的人。
縱然是想要停,也停不下來的,會遭到極大的反噬。
李巖又向李自成舉薦了人才牛金星。
牛金星建議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並且提出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
此時的河南正是創立基業的大好時機。
相比於明廷的加派賦稅,李闖王不要糧,還管大傢伙吃飯,那不投奔他投奔誰去?
中原各地瞬間就亂成了一鍋粥,而張獻忠也出了貴州進入湖廣後,也想要偷偷的搞些動作。
楊嗣昌心中極為擔憂,自從李自成又開始搞事後,他夜裡也時不時的驚醒。
儘管有親衛守著,可李定國那招實在是過於折磨人,讓他不敢深度睡眠。
楊嗣昌又給勳陽撫治袁繼鹹寫信,闖賊若出中原,必定會和左革五營,而襄陽、南陽降人若是與之勾結,怕是難以守住。
既然左良玉不進川,楊嗣昌見中原起了亂子,又叫他前去配合丁啟睿滅殺李自成。
但左良玉依舊在稱病不動窩,誰愛願意去誰去,總之我不去。
楊嗣昌的督師,大抵是名存實亡了。
但他麾下真有想要立功心切的人,僅剩下的總兵勐如虎、參將劉士傑,想要去追殺殘存的“張獻忠部”。
絕不能因為一次戰敗就停滯不前。
楊嗣昌對於勐如虎這個蒙古人觀感大為改觀。
瞧瞧人家再看看你左良玉,大明還是有忠臣的!
畢竟相比於九調左良玉不至,三調李國奇生病,跟楊嗣昌在身邊的勐如虎主動請戰相比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於如此忠臣,楊嗣昌也覺得先收拾了張獻忠,再去收拾李自成。
等他也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再去與錘匪賀今朝激戰。
楊嗣昌便同意了。
正當李定國思索要不要攻克重慶的時候,突然從裡面有官軍出來,奔著他追擊而來。
李定國大喜,連忙率部後撤,向著往湖廣方向逃跑,希望能夠引誘更多的官軍出來。
官軍見賊子後退,果然大舉追擊。
勐如虎和參將劉士傑求功心切,不顧士卒疲憊,執意進攻。
劉士傑率先搏戰,勐如虎隨後跟進。
經過幾次交鋒,李定國退至山上,登高觀察,發現官軍無後續部隊。
“定國,動手吧。”
賀蘭身著盔甲忍不住鄙視道:
“敢於作戰想要當大明忠臣的大敵都在這裡呢,再引誘,也引誘不出來,白費功夫。”
於是,李定國以精銳繞出敵後,給明軍以突然襲擊。
劉士傑所部被殲。
勐如虎之子勐先捷也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