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潛臉上不好看,他派人去迎戰清軍想要搶功,結果大敗而歸。
反倒盧象升一次一次的取得勝利,這不是打他的臉嘛?
什麼外寇入侵,都沒有他心中所想的重要。
然而盧象升的情況也十分難纏,軍中乏餉。
平日裡欠了軍餉,咱們因為盧督師與大家同甘共苦,咱們沒飯吃,他也不吃飯,看在他的面子上,那就忍了。
可是咱們兄弟與清軍對戰,都斬殺了三百多人,殺傷更是近千人,才能砍下三百多腦袋。
皇帝一點獎賞都沒有,那咱們還賣個屁的命啊?
誰不知道清軍是出了名的兇殘以及難打?
如此怨氣在明軍士卒當中傳遞,自是牽制了盧象升的進一步行動。
盧象升也一直都在上火。
他雖然是主戰派,敢於和清軍對戰,可掣肘實在是太多了。
朝廷上的重臣與他成反對意見,想法子要搞掉他。
皇帝身邊派來的監軍,也覺得盧象升的行為影響了自己在陛下面前「善於軍略」的良好形象,故而對他也不順眼。
盧象升屢次給皇帝上書希望能夠給他調撥糧餉,以此來維持士氣,繼續打擊清軍。
但清宛縣令左其人、真定巡撫張其平都不給他運餉。
後勤後勤沒有,補充兵員更是別想了。
無論是楊嗣昌還是高起潛都不想讓盧象升這個名義上的督師,掌握許多人馬。
盧象升移書兵部告急也得不到回覆,楊嗣昌只不過是把奏疏放在一堆奏疏裡面,對皇帝就說的過去了。
被高起潛派去的監軍太監方正化則密疏彈劾盧象升「縻餉逗留」。
如此親近人送來的密疏自然引起崇禎帝對盧象升的不滿。
但是多爾袞卻沒有心思理會明廷這麼多人的心思,他只想要此番出征劫掠越多越好。
京畿地區已經連續失守真定、河間等十幾處州縣,致仕重臣孫承宗也遇害。
崇禎聽到訊息後,哀傷悲嘆,命相關官員做好後續撫卹,便不再管了。
經此一事,孫家有直系子孫存活下來,還是個未知數呢,故而相關官員只是口頭應了,並沒有落實。
清軍又攻陷衡水、武邑、棗強、雞鳴、霸州等諸多縣城,殺了大明退休翰林。
唯有內丘,知縣高翔漢力守十餘天,清軍見無法攻克,便撤退去禍害其他地方。
還有魏忠賢的老家滄州肅縣,被他修築的也頗為堅固,倒是讓清軍難以攻克,直接繞道而行。
因為這些清軍看慣了縣城外觀不咋好的,到了魏忠賢的老家,猛地一看縣城如此堅固,必定是明軍的重要關隘,攻克之後,興許就能夠俘獲許多糧餉財物。
結果這夥清軍發現,不虧是明軍重鎮,堡子修建的相當堅固,沒有火炮是斷然無法攻克,故而直接撤走。
這些縣城除了有高知縣率軍守衛,魏忠賢老家沒被攻破外,清軍兵峰銳盛,勢不可擋,接連攻克許多城鎮。
多爾袞又兵分三路,由淶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縣,一路由定興攻安肅。
如此危急時刻,內閣首輔劉宇亮主動請纓,願去前線督察軍情,為君分憂。
崇禎大喜,即刻下令將盧象升革職聽勘,由劉宇亮代之總督天下兵馬。
可是當劉宇亮真的聽到皇帝要讓他上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
止不住的害怕,我只是想要站在後方,在皇帝面前表表決心,沒想著真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