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急需要改變當前面貌的企業來說,他們只需要花很少的錢就能夠從國際巨頭的手中分期付款的租賃一套生產線裝置。
而這樣的裝置,無論是技術的領先性,還是裝置本身的可靠性。都不是國內相應技術能夠比擬!
甚至,國內研發中心所造出來的裝置,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可靠性,都遠遠落後於國際巨頭手中的裝置。
而就是這種落後的裝置,所開出來的價格比國際巨頭這種先進的裝置還要昂貴。
對於那些急著想要更換裝置的企業來說,他們明明可以分期付款的租賃一套裝置,為何要購買國內的這種落後且昂貴的東西。
沒有了這些國內企業的真金白銀去購買,最終的局面就是一家又一家研發中心無力再繼續投入科研。
而領導們又沒辦法持續的進行輸血,最終一個又一個專案開始下馬。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國內的半導體行業徹底的告別了曾經的輝煌,筆直的掉入了深淵之中。
當二十一世紀到來之時,當所有人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電腦的世紀之時,當人們突然間從夢中驚醒,自己竟然跟全世界最頂級的晶片製造業差距如此之大時,想要做一些補救措施的時候才發現,他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差距,還有更為恐怖的專利長城的圍追堵截。
一步錯,步步錯!
最終也就導致,哪怕是到了2022年,哪怕我們已經能夠製造可以讓個人電腦執行所有辦公軟體的晶片。
甚至我們所設計生產出來的遊戲顯示卡,也可以滿足基本遊戲需求時。
卻仍然無法獲得市場的肯定,只因為普通消費者們早已經熟悉了國際巨頭們的軟體生態。
因為專利長城的存在,以及特殊環境的造就,國產的晶片要配合國產的作業系統。
而國產的作業系統,雖然可以讓辦公沒有任何障礙,但是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根本無法去玩他們想要的遊戲。
因為遊戲開發商所開發的電腦遊戲,只會為微軟跟蘋果的系統開發遊戲。
除非有一天,國產作業系統的覆蓋率超過了十幾億的裝置,他們這些開發商才會願意為這十幾億裝置匹配遊戲。
沒有了這些遊戲,國產的CPU,顯示卡以及作業系統,最終只能是走財政採購這一條路。
沒有了普通消費者的參與,國產CPU跟顯示卡的持續研發一定會非常的緩慢。
因為,哪怕是十年前的CPU顯示卡,都可以滿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辦公需求。
只有普通消費者追求的娛樂跟遊戲,才能持續不斷的逼迫著CPU跟顯示卡一代又一代技術升級。
只有普通消費者用真金白銀去支援,國產的CPU跟顯示卡才有足夠的資金去持續研發。
否則,曾經八十年
代的怪圈,將會又一次重現。
即便手中有一定的技術,可是在商業市場上無法取得成功,最終上級領導批覆的研發經費只會越來越少。
而沒有了研發經費,也就意味著最終會走到專案下馬的那一天。
對於未來的這些事,當下的這些研究人員並不知情。
可是就憑藉2002年市場上反映出來的現象,他們也能夠清楚的感覺到,如果僅憑國內現有的技術進行追趕,僅憑他們這一代人的付出遠遠不夠。
如今,二十八奈米的生產線就擺在眼前。
這可是連英特爾都不能掌握的技術,就算英特爾使用手中九十奈米的生產工藝,不惜一切代價的去生產二十八奈米的晶片,理論上也的確可以製造出來。
但是這種不惜一切代價的去生產,只會讓英特爾的成本直線飆升,晶片的不良率同樣指數級增長。
很可能一張晶片晶圓上面所生產的晶片,明明一次性可以生產出幾十枚,而因為多重曝光的技術,強制使用九十奈米的工藝去生產二十八奈米的晶片。最終的不良率很可能,這一張晶片晶圓上面只有一到兩個晶片可以使用。
如此的高成本,也就是航空航天,以及國防重工那種資金充沛的部門才能夠消費得起。
如果拿著這樣高成本的晶片去走消費市場的路,一張普通的顯示卡,別的企業可能只會賣一百美金,而使用這種多重曝光技術下的顯示卡,或許一千美金才是它的成本價。
扣除物流,營銷,稅收,一千五百美金應該是零售價。
同樣的技術標準,消費者明明花一百美金就能搞定的事,有誰願意去花一千五百美金。
如果英特爾同樣以一百美金進行銷售,那麼英特爾每賣出一張顯示卡,就將虧損一千四百美金!
,霓虹國技術實力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