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歐洲公司突然間漲價的行為,讓張路有些措手不及。
之前預估二十億,最多三十億美金能夠拿下的專案,此時此刻卻突然間暴漲十五億,換做是誰都無法接受。
張路十分憤怒地給對方公司傳送了郵件,然而僅僅三個小時之後,對方公司就發來了一封解釋函。
對方公司在郵件中解釋,由於擔心張路中資資本的背景,把公司的專利授權給其他公司,尤其是種花家國內的高科技公司。
這種授權協議,是歐洲乃至西方最不想看到的。
甚至這家公司還擔憂,張路買下來的裝置只會在南非做短暫的停留,然後就會轉運到種花家。
雖然二十二奈米的生產線並非最先進的技術,而且據說種花家已經自我突破了二十八奈米的工藝,按理說即便運回到種花家對整個世界市場沒什麼影響。
可是張路出現在這家晶片公司談判列表中的時候,就受到了一些西方勢力的關注。
對於這家晶片公司而言,他們只想把手中的資產趕緊換成現金。
趁著這些資產還沒有貶值,趁著這些資產還有很高的溢價,趕緊出手換回現金。
如今有人願意接手,而且沒有壓價,這已然是最好的潛在購買者。
相比其他開價的收購方,相比那些一開口就殺價百分之三十公司而言,張路無疑是最合適的合作者。
可是那些勢力的壓力讓這家公司不得不低頭。
那些勢力希望這家公司放棄跟張路的談判,無論如何都不能把生產線賣給他。
可是這家公司已並非最頂尖技術為理由,還是堅持要出售手中的資產。最重要的是,沒有人比張路出的價格更合適。
這家公司表示,任何給自己施加壓力的人,都可以按照張路的價格進行收購。
他們不介意賣給任何人,只要達到他們想要的收購金額即可。
那些施加壓力的勢力,他們只是表達自己的意見,只是提出了強烈的反對之聲。
他們並沒有採取任何的收購舉措。
眼看著這些人只是動動嘴皮,而不能拿出真金白銀,這家歐洲的晶片公司直接原地爆走。
如果公司賣掉的是七奈米或者五奈米的生產線,這些給自己施加壓力的人,勉強還能有站得住腳的理由。
自己公司賣掉的是二十二奈米的產品,相比那些五奈米甚至三奈米的最頂尖技術,二十二奈米早已經是極為落後的產品。
畢竟,在三奈米五奈米之後,還有七奈米的技術,七奈米之後還有十奈米,十奈米之後更有十四奈米作為過渡。
十四奈米之後的晶片便是公司所掌握的二十二奈米。
雖然不能說二十二奈米是老掉牙的技術,但的的確確並非行業的頂尖,即便公司不賣給種花家。
種花家現在也已經掌握了二十八奈米的生產工藝。
最終,施加壓力的一方跟公司達成了協議。
售賣生產線可以,必須保證這些裝置跟專利不能轉移到種花家國內。
必須有合同進行約束,除此之外還要設定軟體加密程式。
也正是到了這一步,晶片公司做出妥協的同時,也增加了出售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