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的奔騰3CPU所使用的工藝是180奈米。
之後的奔騰4,很多型號使用的是130奈米的工藝。
到了現在,90奈米的奔騰4已經完成了流片,也就是試生產。
根據英特爾內部洩漏的郵件來看,他們會在2004年1月份上市第一款90奈米的奔騰4!按照時間推算,他們會在2003年中期開始大規模備貨式生產。
而您剛剛提到的45奈米,最早會在2007年左右出現在市面上。
而在90奈米跟45奈米之間,會有一個65奈米的過渡。
您之所以看到一些錯的資訊,可能是一些親英特爾的媒體故意放出的假訊息。
不過有一點是挺可惜,我們早些年實現了190奈米的工藝,可是卻沒有能力去應用化量產,說直白點就是沒用人沒人要。
而大獲成功的奔騰3,也不過是180奈米的工藝而已。
我們當年完全有能力去拼一下。
不過很可惜的是,就算有技術,可沒有大環境去使用。
也只能是落得一個在實驗室吃土的下場。
我百分百相信,就算是我們搶先一步造出的奔騰4一樣的CPU。
可最終的下場,不論是微軟,蘋果,IBM,還是其它的半導體廠商,他們根本不會配合我們的晶片進行最佳化。
他們不但不會配合我們,甚至會不擇手段的打壓我們。”蘇安話到此處後,稍微停頓了一下。
“想要彎道超車,的確有辦法。
首先,我們只要能開發出媲美WIN98的作業系統,不再去求著應用市場配合我們。
然後,我們再開發出45奈米,甚至32奈米的CPU。
硬體,軟體,都有的情況下。
只要國內大力支援,所有單位的採購都用我們自己的系統,我們馬上就能實現獨立自主,完全自控。”蘇安說完這話後,自己都笑了。
“...“
“就這?繞了半天,就說出了個這?
還以為你能給出什麼高見,這種大白話是個人都會說。
我還會說,能造出5奈米,2奈米的CPU呢?
可是誇誇其談有什麼用呢?
這是科學,不是封建迷信,燒個紙上個香,你想要的就全有了!“倪南光對蘇安是大大的失望,之前的好感也是瞬間消散了九成九。
“時間不早了,你這次的採訪應該也夠寫一篇文章了吧!“倪南光有了端茶送客的心。
看著倪工要送客,蘇安卻沒有動,屁股還坐在椅子上。
“看來,您是不相信我所說的了?”蘇安準備要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