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何以為政?”
孔丘亦是尋思了片刻,便直接是朗聲回答道: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齊侯杵臼聽了孔丘的話,不由是陷入了深思之中,而在場的其他大臣們,也是面面相覷。
孔丘這短短的八個字,所言的乃是君臣父子都應該各司其職的大道理。
並且,看似完全不是什麼為政之道。但其實,這其中卻是蘊含著太多的意思。
其一,就是在提醒齊侯杵臼,如今齊國的局勢,田氏已經開始逐步壯大,如果齊侯杵臼不加以制衡,那麼日後田氏極有可能會成為魯國的季氏。
其二,孔丘這麼說話的底氣,乃是源於當年齊桓公在葵丘之盟上,周王曾有意把天子之位禪讓給齊桓公,給齊桓公送去祭肉,且可以讓他不用跪拜天子,等於是禪讓的前奏。
齊桓公就此事曾問過管仲的意見,當時管仲就曾回答:“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而管仲,那可是齊國的聖人,所以孔子借用管仲當年所說過的話,其實也是有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意味在裡面。
這話是誰說的?
那可是你們齊國的聖人管仲說的
誰贊成,誰反對?
這其三,就是表達如今魯侯在鄆邑受難,眾所周知就是因為季氏目無國君的原因。
所以,齊國如果能夠匡扶魯國公室,那麼非但這將是魯國的幸事,而且其實對於齊侯杵臼而言,也同樣做了和當年齊桓公一樣的事情。這等於是把齊侯杵臼給捧到了跟齊桓公一樣的高度。
齊侯杵臼緩緩點了點頭:
“嗯,丘所言倒是不無道理。”
齊侯杵臼這時又回頭看了一眼田乞,隨後又若無其事的言道:
“丘說得好啊!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縱是這宮裡有飯,寡人又哪裡能吃得到呢?”
齊侯杵臼此言,亦是暗示自己聽懂了孔丘之言。
他此處也是暗借齊桓公最終的悲慘結局。
因為齊桓公當年,便是在這深宮之內,被亂臣賊子給活活餓死的!
所以,這“有飯卻吃不著”所暗指的就是表明他齊侯杵臼聽明白了孔丘的話。同時,也是暗戳了田乞,以及其他的卿大夫一把。
其實,要說這齊國,臣下弒君殺主的,還真不是一個極個別現象。
縱覽春秋之時,僅在齊國達成弒君殺主成就的人數,竟是高達11人,可謂是各國之翹楚。
所以,對於齊國而言,真正的為政之弊,也正是體現在“君君臣臣”之上的。
只不過,孔丘的這一番話,齊侯杵臼聽了雖是極為受用。但對於滿朝的齊國卿大夫而言,那可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只見田乞此時,卻是不動聲色的出列躬身言道:
“君上言重了,這宮裡的飯,臣子們哪裡敢吃?也唯有君上可以享用。”
齊侯杵臼微微一笑,看著眼前孔丘,倒也是越看越是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