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無論是季孫宿還是叔孫豹,他們相互之間的角力,晉國的態度都尤為的關鍵。
同樣的,季孫宿如果爭取到韓起,也可以幫助他們贏得更多籌碼。
韓起,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對此,李然也是心知肚明。
叔孫豹在信中給韓起和羊舌肸說了什麼,李然不得而知,也沒多問。
因為在他看來,無論叔孫豹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甚至給他們好處,到頭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得是晉侯。
李然始終覺得,晉侯才那塊真正翹板的支點。
要知道,晉侯的態度雖然看起來好像是無足輕重的,但在晉國來說,也還是一個風向標的存在。
對於外事而言,尤其是對於本國來說無足輕重的外事,誰又會明目張膽的反對國君呢?
於是在各項事宜盡皆準備完畢後,魯侯率領著使團,正式出發,一行千餘人,浩浩蕩蕩前往絳城。
李然此次被叔孫豹安排以客卿的身份跟隨在魯侯身邊。
季孫宿當然不怕一個李然,畢竟整個使團一半以上都是他的人。而且離了魯國,李然還能翻出花來?但同時,他也沒打算再動李然,畢竟這個節骨眼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且,他聽說那祭氏的小姑娘也已經提前去了晉國。
李然與祭氏到底有什麼關係,季孫宿目前當真是有些琢磨不透。
但從李然住在祭氏別院內可以看出,祭樂對李然相當關心,以至於騰出自己家族的別院來給李然安身。
這層關係,顯然不一般。
目前還不是得罪鄭國祭氏的時候,所以之前他才會安排季孫意如去招攬李然,雖被拒絕,可他卻仍舊不敢太過分,也就當李然是個客卿,跟隨在魯侯身邊。
而這,也給了李然好生“教導”魯侯的機會。
“寡人此前巡視城邑並無任何建樹,為何先生反倒以為此行收穫頗豐?”
魯侯目前還是沒意識到自己離開前的一趟巡視民情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只是聽李然說起,覺得頗為奇怪。
李然聞聲,當即正色看著他道:
“君侯有所不知,而今天下,民心為重。若要重振公室,中興魯國,贏得民心乃是必經之路。”
“寡人愚鈍,還請先生賜教。”
魯侯慎重拱手,禮敬有加。
只聽李然道:
“商紂無道,武王伐之。幽厲昏庸,群臣反之。然武王伐紂之力何來?幽厲之敗又是為何?皆在民心也!《大誓》有言‘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得民心者,可得天下!”
“而今君侯剛剛即位,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只要日後君侯善待百姓,輕徭薄賦,魯之民心定向君侯,屆時君侯還有什麼事不能做呢?區區一個季氏,想要扳倒他們,何須大費周章?便是君侯不出手,百姓也會替君侯出手。”
聽罷這一番話,魯侯雖不置可否,但當即也還是連連點頭,滿是贊同之意。
李然又繼續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