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於除了主角哪吒外,其他配角多多少少都能有一些能讓觀眾記住的別緻特點或印象,
這在配角普遍“臉譜化”的同類作品中是極為難得的。
比如。
太乙真人和申公豹這對師兄弟。
一出場,
這兩位就奠定了“沒頭腦和不高興”、“一胖一瘦”式的經典搭配基礎,
隨後的矛盾衝突與劇情發展也都以此為原點進行推動,處理地自然生動且不失趣味。
而太乙真人的川話配音和申公豹的口吃設計,也為兩者的人物形象加分良多,不光增添了許多笑料,在特定節點甚至還有觸發劇情的效果,這妥妥地已經是高階手法了。
除此之外,還有定位相對“尷尬”的李靖和殷夫人夫婦。
身為“問題兒童”哪吒的父母,這兩人的發揮空間其實很有限,觀眾們都能預想到他們的“關愛”和“不易”。
不僅如此。
影片十分有心地在此基礎上新增了一些小細節。
殷夫人是個英姿颯爽、雷厲風行的女將軍,情急之下還會“口吐芬芳”,這也使得她“溺愛哪吒”的母親形象更為豐富立體;
李靖的可操作範圍更小,但憑藉“以命換命”的無私片段,父
親形象也立了起來。
至於哪吒和敖丙……
更不用說,在電影上映之後,已經有無數的CP黨為他們刷屏尖叫了。
從“出身”上說,
兩者一同出於混元珠的魔丸和靈珠。
哪吒人身魔胎,敖丙妖身靈體,
天生具備相斥相吸的基礎;
從“設定”上說,兩者的風格是很典型的水火不容。
自古紅藍出CP,
讓哪吒和敖丙同時成為朋友與宿敵,套路很常見不假,但也增加了許多可看性。
除此之外,
整部電影的笑點相當的紮實,不尷尬很意外,也很驚喜。
《魔童降世》中的喜劇元素居然能做到那麼豐富多樣且恰到好處。
比如太乙密碼解鎖or指紋解鎖是套用現代梗的笑點,哪吒捉弄小朋友的橋段則是偏好萊塢式的搞笑,師徒在山河社稷圖中訓練時鬧的笑話更像是傳統樂子,至於像錯叫“申公公”這樣的國人特色梗,估計連翻譯工作都不好做……
不同於許多動畫想強行逗你笑的尷尬。
《魔童降世》中的笑點基本沒有刻意“撓你癢”的做作意味,
大多是在特定場景和環境中的水到渠成,
關鍵是效果還都不錯……光是這點,就要比一大票同類作品強了。
相比之下。
《魔童降世》的劇本完成度那是相當高的。
劇本的完成度是電影能夠成功、好看的基礎,沒了這一點,其他亮點再耀眼也難免暗淡。
整部電影看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