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茶室雖然沒有和失心瘋的十三郎計較,但了避免其他顧客受到騷擾,因此聘請包頭的印度人來當看更守門。
時間到了六月的中旬,十三郎再次來到陸羽茶室,但是嚤囉差阻止他入內,兩人就在門外發生衝突,十三郎還因此受傷倒地。
這件事後來上了報章新聞,為一時茶餘飯後的話題,十三郎從此也便沒再在陸羽茶室出現。
但是陸羽茶室聘用「嚤囉差」來守門口這個傳統,一直堅持到今天,成了一個固定崗位。
陸羽茶室有分地下、二樓和三樓,每層有卡位座和普通枱,樓上設有廂房,用屏風隔開。
佈置以傳統中式為主,、屏風、吊扇、花瓶、沉色硬木枱凳,也不乏西式多彩玻璃窗等。
牆上還掛著不少中國字畫墨寶,其中不乏有張大千、徐悲鴻等大師的作品,顯得古香古色。
穿傳統中國「店小二」服裝的樓面,十分客氣地問好:“李夫人,今日這麼早,裡邊埋位。”
李夫人只是輕輕地點頭,交待道:“我今日還請了三位重要客人,等下你幫我招呼她們進來。”
樓面夥計聽她如此鄭重其事的交待,趕緊答應下來,“好的,李夫人你放心,我會的。”
李仁杰指了指身邊的幾個黑衣保鏢,“夥計,幫我在樓上留張枱給他們,一起結賬。”
他一般在吃飯的時候,就沒必要搞得如臨大敵,這四個保鏢,留下兩人輪流值守就行了。
樓面侍應爽快地點頭答應下來,“李公子你放心,我會幫你安排妥當的。”
其他從門口進出的茶客,看到樓面夥計那個殷勤獻媚的樣子,不由暗中鄙視他一番。
誰都知道陸羽茶室,除了茶靚點心正之外,企枱侍應的眼光同樣也是瀟灑,服務態度之傲慢,是遠近聞名,尤其對生客不太友善。
若非熟客或富貴人家,未必開茶。
陸羽茶室從1933年開業以來,就一直是走高檔茶樓的路線,也素有「闊佬茶室」之稱。
許多文人雅士和大老闆都是這裡的熟客,他們喜歡在聚集在這裡品茗聊天,或者傾大生意。
這裡茶錢和食物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能負擔,隨便的一餐晚飯,足夠一個普通家庭整個月伙食支出了。
漸漸地,陸羽茶室的名聲在外,讓許多中外遊客都慕名前來,因此平時更是一座難求。
有些富貴熟客為了自己方便長期訂茶座,更是直接投資了這間茶室,夾份一齊做起了股東。
其中股東不乏有何賢、霍英東、王寬誠、郭得勝、何添等二十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商界大佬。
雖然現在的時間不過九點半鐘左右,但是在香港,週日的各大酒樓的茶座是要靠搶的。
雖然陸羽茶室地下有不少空桌,但許多在二樓和三樓等不到座位的顧客,也只能望而生嘆。
因為地下的枱是留給熟客的,基本都是香港有錢有勢的人物,而且指定要坐哪一張枱的。
這就是陸羽茶室的現實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