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宮,龍階之上,石鱗斑駁,赤甲龍兵跪抬攆駕,恭候殿外。
尖利之音嘯雲而動:“起駕——”
“轟。”只見赤甲雙膝之下扣住龍鱗,拾身而起,漫步入雲, 龍階之上石龍復甦,尾隨攆駕而上青雲之位。
後方,各部臣王各顯神通,縮地成寸,咫尺天涯,浩浩湯湯。
後史有載, 武烈十七年間,百國武試之末,聖帝親臨,以靈寶為賀。
卻說今日雲臺四撤其三,唯餘東部一座,邊立金榜,其上列名齊動,卻有四位上而無名。
雲外大殿,武靖王今日率眾而立,遙望東天,體內血氣蟄伏,四方使節卻是數目相對,心思異動。
不多時,天邊龍霞初現, 一道天尊玉攆踏雲而來, 見狀,武靖王屈身而迎:“臣等見過陛下,陛下仙壽無量, 氣運長綿。”
身後,一眾大臣也皆行大禮。雲境之中, 已經到場的諸位天驕妖孽同樣屈身一拜。
天際, 一道普世之音如春風拂面:“不必多禮。”
隨著話音落下,青雲之中玉攆散去,一道虹光落於殿中,落座高位,如處九天之外,飄渺難尋。
眾臣這才落座一邊。
“不知陛下屈尊降貴,否則該向王兄借玉虛宮一用,這座凌虛宮有些寒酸了,陛下莫怪。”武靖王開口道。
殿外,眾人禮後,由玄衣天師領旨而宣,布讀聖恩。
大抵意思便是今次武試恩科之舉,意在斂收人才,凡入金榜者,可入各郡各部之中,位從八品之位。此外便是另行嘉賞,卻是僅對三甲之列,讓人無聞。
之後,四位玄衣天師收旨而立, 看向眾人,待時辰到後,取出丈地尺,橫劃雲層,四縷金光落於金榜之上,一一列序。
李景元初時不覺有異,只是下一刻手中忽覺冷熱,抬掌一看,卻是一道金焰升騰。
這時,臺上幾位玄衣天師目光望來,意味不言而喻。
李景元收束心神,登上雲擂,環顧四周,就見一位瘦弱身影拾級而上,雙手合十,口唸佛號。
正是那以丈六金身敗陳問天的三不小和尚。
若問李景元在餘下三人之中,最不想遇到的是誰,那就是這位了。
比自己年齡還小,卻已經是佛門金剛,相較道體萬法不侵之聖,佛門金剛各有辟邪金身,以經文熔鑄音相法骨之中,可得各方大能金身,可謂是妙用無窮。
這也是李景元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觀望三不小和尚,其人面目稚嫩,腦袋上九顆幻化戒疤的符文真印流轉禪韻,使人望之而生親近之心,雖然年幼個子不高,但面目端嚴,行止得體,顯然非常人可論。
三不小和尚同樣也在打量李景元,兩人都未趁機蓄勢,彷彿各有默契。
“阿彌陀佛。”看了許久,三不小和尚突然唸誦佛號,一尊金身虛影跨越虛空而來。
雲沙漏盡。
只是這次,三不小和尚卻沒有看見那三道劍丸,眼前只有一道赤火秘煞,金紅相接,流轉熾烈。
“嘭!”火焰遇身而燃,以金身為油,三元為柴,血氣為狼煙。
“阿彌陀佛。”三不小和尚面對這讓蒼黃太子敗退的一式,臉上卻沒有絲毫痛苦之色。
“佛門金剛,身魂一體,日夜洗受業火之灼,已然不懼天下烈焰。”大殿之中,武靖王不由一聲讚歎,“這位年紀雖小,卻已有大師風範,假以時日,定能禪動而鳴,一得羅漢果位。”
“那李家三子手段也是不俗,之前以劍道攻伐,卻藏了一手通天火法,只是不知李氏何時又得了一部如此地典。”旁邊一位青袍高老意有所指。
“劉老,若論文治之功,此番皆小輩,但論武功,當自重啊。”旁邊一位面容如妙齡少女一般的女臣手持如意,揶揄打趣。
眾臣看了這位劉老一眼,皆忍俊不禁。
那劉老憋了個通紅,卻只是看著那女人,說不出半句反駁,蓋因其修為也不過丹池之境。
“咦?”正此時,那妙齡少女卻是突然一聲輕咦,看向雲臺。
就見火海之中,金身撐天而出,練火成蟒,手持肩掛,凝法為相,竟是將這一道火法盡皆化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