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知不覺的流逝,大唐猶如擰緊的發條一般高速運轉。
對內各項革新穩定有序的進行,對外大唐軍隊所向披靡,四夷瑟瑟發抖。
不過讓四夷感到慶幸的是,大唐的重心放在了西域和東部海域。
對此感到難受的就是西域諸國、吐蕃、西突厥以及遼東三國了。
有句話叫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大唐在這兩個方向用兵,就相當於是把刀架在了他們脖子上。
可是主動權在大唐手裡,他們除了整軍備戰嚴加防守,就在沒有別的辦法了。
另外一個讓群臣,尤其是勳貴階層都很高興的事情就是,五個作為樣板的諸侯國建設的非常順利。
朝廷按照級別給諸國分配了人口,加上諸侯王自己花錢招募的一些人手,順利的把國家的框架給搭建了起來,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機構。
剩下的就是慢慢的經營。
朝廷的服務可以說非常到位,連未來的發展計劃都給他們做好了。
不外乎就是搞內政建設,開墾農田等等。對外就是征服吸納當地土著,以充實國家人口。
有一說一,倭奴人是移民最積極的。
當諸侯國宣佈,不分部族只要進入國境之內登記造冊,就可以成為該國之民,還給分配土地之後。
倭奴人就開始了大逃亡,尤其是邊境地區的倭奴人,更是逃的十室九空。
諸侯國和東海艦隊、東海都護府簽訂了協議,讓他們幫忙運輸想要逃亡過來的倭奴人。
每運送過來一個,就給多少錢。
倭奴國朝廷自然不願意,幾次提出抗議。
只是劉仁軌等人嘴上答應的很好,該咋辦還是咋辦,一點都沒有收斂。
倭奴國沒有辦法,只能嚴加管控本國人口。
可他們管的越嚴格,百姓就越受不了,更加積極的逃跑。
尤其是和蝦夷人接壤的那些地區的倭奴人,逃跑更加嚴重。
……
在諸侯國的建設中,勳貴階層也是紛紛出手相助,主要是提供行政方面的人才。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親自參與到這五個諸侯國的建設中去,才能更好的瞭解如何從無到有的建設一個國家。
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有哪些坑需要避免。
這其中道教表現的尤為突出,在內政建設上為諸侯國提供了海量的物資,以及大量的人才。
在擴張上更是利用信仰幫他們教化了許多土著,免去了大量的麻煩。
關鍵是道教說到做到,不染指政權。
等國家的框架搭建好之後,就移交了所有權力,只做傳教工作。
有些貪戀權力不願意撒手的,也是好聚好散讓他們還俗。
總之,在這件事情上道教做的讓人無可指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已經有許多勳貴作出決定。
等自家的諸侯國批下來,也找道教簽署一份建設計劃。
道教的發展自然也是蒸蒸日上,已經徹底把佛教踩到了腳下。
隨著西遊記以及老子化胡經的傳播,老子化胡為佛已經漸漸的為百姓所接受。
佛本是道逐漸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