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海洋對人類來說,就相當於是未開發的處女地。四大漁場還名副其實,漁業資源豐富到隨便撒一網就能把網撐破的程度。
被陳景恪提醒後,長孫無垢就開始了對海洋漁業的大開發。
打撈出來的海魚太多,做罐頭連十分之一都消耗不了,剩下的就做成了鹹魚。
鹹魚即是肉又是鹽價格還便宜,在大唐非常的暢銷,甚至已經加入了軍糧行列。
說大唐處處都有鹹魚有點誇張,但要說大部分地方都有鹹魚,是一點虛假成分都沒有的。
靠著賣鹹魚,著實為長孫無垢來帶了數不盡的錢財。
關鍵是還收穫了好名聲。
作為京城的長安,對鹹魚自然更加熟悉,幾乎每天都有幾十艘運送鹹魚的船隊到達。
果不其然,等他們的船晃晃悠悠的進入長安城,在西市渡口那邊見到了正在卸貨的船隊。
那個味兒大的,陳景恪捂著鼻子都差點被燻暈過去。
但是裝卸工人和守候在碼頭上的商人、百姓卻一點都不嫌棄,很多人甚至還伸著脖子聞味道純不純。
對於這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來說,肉實在太奢侈了。一年都不見肉腥味,可不是誇張的說法。
鹹魚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在改善生活了,哪會嫌臭。
一箱箱鹹魚被從船上卸下來,還沒到岸上就被守候的商人給取走了。
然後這些商人會把魚賣給下面的批發商,再投入市場,流入百姓的手裡。
期間難免會經過一次次加價,可每天幾十艘船的供貨量,價格也高不到哪去。
……
時間流逝,很快又是一年春節。
今年大唐算不上風調雨順,上半年的大旱導致夏糧大面積絕收。雖然秋糧大豐收,可少了半年的收成影響還是很大的。
放在往常,今年又是節儉的一年,不論是對民間還是對朝廷來說,都是如此。
但中南半島的糧食,讓大唐順利渡過了難關。
玻璃、糖、鹽等生意日進斗金,國庫、內帑裡的錢財堆積如山。
加上太子轉危為安,分封正式開始,各項革新進展順利……李世民決定要大慶。
提前兩個月朝廷就開始為此做準備,各種各樣的奢侈品被送往長安,各藩屬國也早早的就派來了使節團朝貢。
大慶自然也要讓百姓沾點喜慶,李世民下旨給所有三歲以下的幼童送一罐肉罐頭,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有一條十斤左右的鹹魚。
這道政令名旨下達各地衙門,望月談也連續兩期在開篇進行了報道。
一方面是給皇帝面子,另一方面是廣而告之減少官吏貪汙的機會。
此舉自然贏得了朝野一致稱讚。
十二月二十八日,李孝恭、劉仁軌的艦隊緊趕慢趕終於來到了長安城下,太子李承乾率百官親迎。
百姓們也都很捧場的夾道歡迎。
雖然對大唐來說滅國已經成為習慣,可畢竟這也是一場大勝,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李世民當即就召見了兩人,並宣佈了對他們的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