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過書院,給大家灌輸了一通雞湯,陳景恪又帶著人繼續跋涉去了數里外的作坊區。
這裡才剛剛破土動工,正在建設廠房。
這片場區佔地有百五十畝大小,看起來非常的壯觀。
即便知道這是好幾家作坊的集合體,眾人還是忍不住感嘆,太大了。
陳景恪卻說道:“大嗎?將來一個家佔地面積都有這麼大的時候,那才叫大。”
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眾人也沒有反駁。
在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陳景恪對格物的規劃是多麼的宏大,眼前這點地方,在他的整體規劃裡確實沒什麼可說的。
帶著他們來到一處佔地最大的廠房,約有二三十畝的樣子。
陳景恪說道:“這處作坊是我和人合作開的,專門用於製作蒸汽機。”
李泰瞅了瞅這座大型廠房,道:“還是那個問題,鐵從何來?”
他沒有說賣的事情,蒸汽機是真的不愁賣。
雖然它應用面還不廣,可只要有頭腦的都知道這玩意兒是多好用。
之所以還沒有推廣開,不是沒有市場需求,而是沒有專門的人去打造,大家想買也沒地兒買。
朝廷控制下的作坊裡使用的蒸汽機,是工部打造的,專供內需概不外售。
陳景恪這邊要是真的打造蒸汽機,買的人會很多。
但問題就是,鐵從哪來?
對此陳景恪到不擔心,笑道:“有多少鐵就打造多少臺蒸汽機,每多造一臺,這個世界就能多一分改變。”
“積少成多,總有一天蒸汽機會變成一萬臺十萬臺乃至更多。”
“而且我建這個作坊可不只是為了造機器,它更重要的作用是養一批熟練工人。”
“可不要小瞧熟練技工,他們才是工業化的中堅力量,沒有他們,我們有再多的想法都沒用。”
李泰沉默了一會兒才嘆道:“你的思路太清晰了,好像已經看到了未來是什麼樣子的,一直在提前佈局。”
“很多看似無用的東西,在將來總是能發揮重要作用。”
陳景恪心道,我不光看到了未來,我特麼就是從未來穿回來的。
參觀過工地,陳景恪才帶著大家一起返回長安。
只不過回去的時候並不是原路返回,那樣就又要步行二十多里。別說其他人,他自己都扛不住。
他們繼續往西北走了有五六里,這裡有一個漕渠的渡口。在這裡乘船,可以直接到達長安城。
回去的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有五十餘條大船組成的船隊,向著長安駛去。
陳景恪隱隱嗅到了一股腥臭味,心中一動笑道:“大家來猜一猜這些船上裝的是什麼。”
李泰哂笑道:“這股子腥臭味隔著十里地我都聞到了,還用猜嗎?肯定是鹹魚。”
其他人也紛紛笑了起來,這股子味兒大唐人應該都很熟悉。
正是鹹魚味兒。
這還要從陳景恪和長孫無垢合夥開罐頭廠說起,在物資貴乏的年代,哪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食材呢?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