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跡是因為李世民東征高句麗之戰表現突出,被破格提拔。
然而看看他的上司是誰就懂了,玄武門守將張士貴,李世民最信任的將領之一。
在話本里張士貴是迫害薛仁貴的大反派,但真實歷史上他很欣賞薛仁貴,可以說是當成弟子培養的。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貴不是應徵當兵,而是主動去找張士貴要求參軍。
一個家道中落的小青年,直接找到領兵大將說我要當兵。然後那個大將欣然同意,並把他任命為自己的親軍。
這中間要是沒貓膩恐怕誰都不信。
只是歷史上沒有記載兩人有何淵源,大家也只能猜測應該是長輩認識。
不管怎麼說,薛仁貴一出場就成了張士貴的親軍。
高句麗之戰的時候,張士貴把最容易立功的機會交給他,才有了話本里白袍小將的故事。
三箭定天山水分也很大,因為征討鐵勒時的主帥是劉審禮,他只是副將。
後來平遼東的統帥也是李績、蘇定方等人,他同樣只是副將。
把這些功績算在他頭上,屬實有點不講武德了。
他第一次獨立領軍就是和吐蕃的大非川之戰,結果是大敗虧輸損兵折將,讓大唐徹底失去了吐谷渾這個緩衝地。
從此吐蕃的兵鋒可以直達大唐邊境,威脅河西走廊和西域都護府。
雖然有人解釋,是他手下有人不聽命令擅自行動才導致的大敗。可身為主帥連手下的將領都管不住,這問題也不小了吧?
因為此戰失敗,接下來十年大唐面對吐蕃都只能被動防守。直到十年後黑齒常之和婁師德先後擊敗吐蕃,才徹底扭轉局勢。
所以說,薛仁貴這個名將當的確實有水分。
但要說他沒有真才實學也是尬黑,他作戰確實非常勇猛,打的異族對他心生忌憚。
還有一定的謀略和戰略眼光,可以參贊軍機大事。
但他可以作為幕僚長,可以作為一員猛將,就是不能當統帥。
不過這已經不錯了,是個值得投資的人才。
而且他父母早亡家道中落,二十多了還一事無成。直到李世民征討遼東,才在妻子的勸說下鼓起勇氣參軍。
現在把他找到徵召入百騎司加以培養,用不了多久就是一員現成的大將。
想到這裡,陳景恪又在紙上寫下了薛仁貴的名字。
那麼下一個名字就呼之欲出了,替薛仁貴兜底兒的那一個大佬,婁師德。
大家對這個名字或許非常陌生,在影視劇裡都很少看到這個名字,但在歷史上他是文武雙全的名相、名將。
歷史對他未發跡前的記載就一句話,二十歲中進士,然後就沒有了。家中有什麼出名的長輩,父祖是什麼人皆未記載。
要知道,侯君集、劉仁軌、薛仁貴這種家道中落的人,史書都會詳細記載他們祖上出過的名人。
婁師德的相關情況卻隻字未提,史書上和他一樣待遇的人數不勝數。
總結規律就會發現,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就只有一種可能,非名門之後。
甚至出身比較低,低到了寫史書的人都不屑於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