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因為他們紮根在民間,在百姓的心頭……所以宗教必須要擁有和瘟疫一樣特性,能夠迅速的傳播。”
“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作出改變,只有這樣我道教才能一直存在,並把先賢之學說傳承下去。”
“我們要讓道教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更加積極主動的向民間傳教。”
“不只是中土的民間,還有四夷也是我們傳播信仰之處。”
陳景恪擲地有聲的道:“我們有義務讓全世界都沐浴在華夏文明的恩澤之下,而這一切都將有我們道們開啟。”
被橫渠四句感染的眾人很容易就被調動了積極性,紛紛表示支援。
反應最激烈的還是田仕文,大聲道:“說的好,這才是真正的道門,小友一語驚醒夢中人,真恨不能早與你相識。”
“我話放在這裡了,這次革新我樓觀派必以紫霄觀馬首是瞻。若真人不嫌棄,我願為馬前卒。”
孫思邈大喜,道:“田真人太客氣了,道教革新非一家一人之事,也不應該有一家一人決定,需要我道門同道共同努力才行。”
“我紫霄觀的態度剛才已經言明,求同存異,所以沒有誰為誰馬前卒,有的只有風雨同舟群策群力。”
田仕文敬佩的道:“真人高風亮節,某心服口服。我方才之言亦為真心,真人請拭目以待。”
如此一來,當今道教最大的兩個派系,茅山派和樓觀派正式成為紫霄觀盟友。
接下來就算道門其它幾家分支都不同意,他們也可以憑藉著自己的體量和影響力強行革新。
孫思邈和陳景恪自然都很高興。
不過兩人並未忘形,雖然目的已經達成,但接下來關於道教改革方面的思路還是要繼續說的。
陳景恪重新收拾了一下情緒,才道:“關於朝廷對宗教的期望,我前面已經說過,匡扶正義、宣揚真善美。這一點我們做的很好,但還不夠。”
“我建議應當參考一下儒家和法家思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結合實際進行改良,新增一些自己的東西進去……”
陳景恪很討厭腐儒,但不會否認儒家優秀的部分。
儒家的道德體系不是孔子憑空捏造的,而是他總結了華夏文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才制定的,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真正的做法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於這一點眾人也同樣都是持認同態度的,尤其是成玄英最為支援。
儒道合流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開始進行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寇謙之、陸修靜等人,就是參考了儒家思想才確立了道教的倫理體系。
現在他們效仿前人吸收儒法之長,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也沒人能指摘什麼。
就在眾人陷入興奮之中的時候,尹文操突然提出了一個疑問。
只見他指了指上面,道:“他們怎麼辦?難道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樣,被拘魂、喝孟婆湯、接受判官審判?
7017k